徐州牧陶谦见刘备在小沛发展得越来越好,心中越发不安。他担心刘备会吞并徐州,便想了一个办法,试图削弱刘备的势力。
陶谦以共同抵御外敌为由,邀请刘备到徐州城商议大事。刘备不知是计,带着关羽、张飞欣然前往。徐州城中,陶谦表面上对刘备热情款待,可在暗中却设下了埋伏。
就在刘备等人毫无防备之时,陶谦的伏兵突然杀出。关羽、张飞拼死保护刘备,与伏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刘备看着陶谦的所作所为,心中十分痛心。他没想到,陶谦竟然如此阴险。
经过一番苦战,刘备兄弟三人杀出重围,逃回了小沛。这一次的遭遇,让刘备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乱世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刘备回到小沛后,更加坚定了发展势力的决心。他知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才能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理想。
而此时的天下,局势也越发混乱。董卓在长安倒行逆施,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司徒王允使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最终成功刺杀了董卓。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攻占长安,把持朝政。天下再次陷入动荡之中。十八路诸侯也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产生了矛盾,联军名存实亡。
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为了争夺天下,反目成仇。袁绍在北方不断扩张势力,而袁术则在南方称帝,引起了天下人的讨伐。
建安元年春,小沛城头的旌旗在料峭寒风中猎猎作响。刘备立于城楼上,望着城外新垦的农田里,百姓们赶着耕牛翻犁土地,心中满是欣慰。自从回到小沛,他便下令减免赋税,鼓励百姓垦荒,又从府库中拨出粮食赈济流民。数月间,小沛的粮仓渐渐充实,街市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玄德公,陈珪先生带着公子陈登求见。” 张飞的大嗓门从身后传来。
刘备转身,只见陈珪白发苍苍,身旁的陈登却英姿勃发,眼神中透着精明与沉稳。“两位先生快请。” 刘备迎上前,将二人引入城楼内的议事厅。
落座后,陈登开门见山:“玄德公,如今天下大乱,董卓虽死,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十八路诸侯分崩离析,袁氏兄弟反目。小沛虽有发展,但地处四战之地,若不早做打算,恐难长久立足。”
刘备点头,神情凝重:“元龙所言极是,备正为此事忧虑。只是如今势力微薄,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陈登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指着徐州方向:“徐州牧陶谦病重,其子无治国之才。徐州乃膏腴之地,人口众多,粮草充足。若玄德公能得徐州,进可图天下,退可保根基。”
刘备闻言,面露难色:“陶公待我不薄,徐州又是陶公基业,备怎能趁人之危?”
陈珪捋着胡须,微笑道:“玄德公仁义之名天下皆知。陶公素闻公之贤德,若知公能保徐州百姓平安,说不定会主动相让。”
正说着,一名士兵匆匆跑来:“报!徐州使者求见!”
刘备与众人对视一眼,心中疑惑,忙命人将使者带入。使者见到刘备,便痛哭流涕:“陶公病重,自知命不久矣,唯恐徐州落入奸人之手,百姓遭殃。久闻刘使君仁德,恳请使君前往徐州,主持大局!”
刘备再三推辞,使者却苦苦哀求。陈登、陈珪也在一旁相劝,刘备这才答应下来。
来到徐州后,陶谦躺在病榻上,握着刘备的手,老泪纵横:“徐州托付于使君,老夫死也瞑目了。” 不久,陶谦病逝,刘备在徐州百姓和官员的拥戴下,领徐州牧。
然而,刘备领徐州牧的消息很快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袁术大怒:“织席贩履之辈,竟敢染指徐州!” 当即点齐兵马,准备攻打徐州。
与此同时,曹操在兖州听闻此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刘备这小子,倒是会挑时机。徐州若落入他手,日后必成大患!” 于是,曹操也开始整军备战。
面对袁术的大军压境,刘备与关羽、张飞、陈登等人商议对策。关羽道:“袁术骄横,其军虽众,但军心不齐。兄长可派一支精兵,奇袭其粮草辎重,断其补给,袁术必不战自乱。”
张飞拍案而起:“二哥说得对!俺老张愿领三千精兵,直捣袁术粮草大营!”
刘备沉思片刻,点头道:“翼德勇猛,此重任非你莫属。云长,你率五千人马在后方接应。元龙,你负责筹集粮草,保障军需。”
众人领命而去。张飞果然勇猛,趁着夜色,带领三千精兵,绕道而行,突袭袁术粮草大营。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袁术的粮草被付之一炬。袁术得知消息,气得暴跳如雷,军心大乱。
就在刘备与袁术对峙之际,吕布却在陈宫的建议下,趁着徐州空虚,偷袭了下邳。刘备腹背受敌,无奈之下,只得向吕布求和,暂时驻扎在小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