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踞关中的贺拔岳先后派冯景和宇文泰赴晋阳,与高欢达成表面上和平约定。
皇帝元修也得做点事,笼络一下高欢。
皇帝做的事就是迎娶高欢长女高恬儿为皇后。
高恬儿是高欢与正妻娄昭君之女,时年17岁。
顺便提一句,高欢与娄昭君是自由恋爱结的婚,娄昭君作为妇道人家,自然用情专一。
但在这个年代,男人要做大事,往往需要许多帮手,组成团队。
而最可靠的团队,就是父子兵。
娄昭君不可能自己不停地生产。即使她愿意,也没那个能力。
所以,作为正妻大妇,她还得操心高欢娶如夫人、纳妾这些事。
这位在战场上神勇无敌的高欢,在对待女人的兴趣方面,有独特考量,或者说是癖好。
目前,在高欢的家里,他的女人们身份十分有来头:
正妻娄昭君。
如夫人有:
大尔朱氏尔朱英娥,尔朱荣长女、元子攸皇后。元子攸就是以她生了皇子为借口,诱杀了尔朱荣。
小尔朱氏,尔朱兆长女、元晔的皇后;
郑大车,出身荥阳郑氏,广平王元悌妻子;
冯娘,任城王妃,尔朱世隆妻子。
李娘,出身陇西李氏,城阳王元徽妻子。
攻占秀容镇后,他又把尔朱荣的正妻北乡长公主、尔朱兆的正妻带回来了。
——高欢作为屌丝逆袭的典范,收集这些旧时的皇后、王妃在自己后院,在这个时代,确实能增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提高地位。
当然,也不能排除他在床帏之事上有某些怪癖。
……
元修派到晋阳提亲的大臣有两人,一位是代表宗室的贵族元老、江阳王元罗,一位是代表朝廷的太常卿李元忠。
元罗是前权臣元义的弟弟。
元义得势时,元罗也跟着沾光。不过,他只是贪钱,没做坏事,所以一直平平安安。
元修需要有号召力的人一起对付高欢,元罗这样的宗室老臣是合适人选。元罗被任命为尚书令。
李元忠是高欢熟人。
前几年,高欢住滏口、准备东出河北时,李元忠特意前往拜访,两人相谈甚欢。
后来,李元忠与高乾配合高欢部署,斩杀尔朱羽生、夺取殷州,并利用殷州的占领与丢失,成功挑起尔朱氏家族内斗。
所以,李元忠是高欢安排在洛阳朝廷的官员之一。自己人。
皇帝元修羽翼未丰,娶最大权臣高欢嫡女为皇后,这是基本操作。
所以大家心照不宣,按规矩办事。
元罗、李元忠在高欢家举办的提亲仪式,也就中规中矩,热烈而平静。
手续办妥后,高欢留李元忠住几天,让江阳王元罗先回去通知皇帝,开始筹备大婚。
高欢留下李元忠,一是确实欣赏对方,而是有事相询。
高欢祖上虽然阔过,但到他父亲这里,已是完全穷困潦倒了,所以高欢受到的正规教育有限。
而李元忠熟读经史子集,却又喜欢并精研琴棋书画,自带文人雅士风度。这是高欢多不具备的。
李元忠觉得,生逢乱世,出仕为官相当凶险,因为一不小心站错队就完了,与个人能力、操守无关。
所以在尔朱氏当权时代,他做到赵郡太守后,感觉尔朱氏迟早完蛋,便故意自污,退出官场,带着族人盘踞太行山,仿佛是山大王。
高欢出晋中、驻滏口,河北世族其实都看出了他的意图。
高欢这是在打河北主意!
当时,刘灵助在河北一带造反,已经成了气候。
可是,河北世族经过参与、观察刘灵助,发现此人很不靠谱。
用后世的话说,刘灵助就是个神棍。
河北世家里的聪明人断定刘灵助成不了大事。
正好高欢这时冒了出来,而且进驻滏口了。
李元忠正是那时受大伙托付,去探查高欢底细的。
李元忠当时假装轻狂,乘坐骖车,在车上一边喝酒,一边抚筝唱歌,去与高欢相见。
哪知乡巴佬出身的高欢,一见李元忠的名士派头,心里莫名自惭形秽,起了孺慕之意。
所以,高欢与李元忠交谈时,是带着些许不自觉卑微的。
不是地位、权势、财富的卑微,是文化的卑微。
李元忠那次成功得到高欢认可,并让对方按照自己建议直抵信都,一路走到现在。
在河北世家那里,李元忠也很有面子。
现在,二人在轻松愉快气氛下交谈。
高欢:“李公,这次劳烦你大老远跑来,辛苦你啦!”
李元忠笑道:“大丞相这是哪里话?为皇上和大丞相办事,不是为臣为属的应有之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