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命军士们列阵于北城门外,一边痛哭、大声索要天柱大将军尔朱荣的尸体,一边向洛阳守军挑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帝元子攸听说此事,亲自登上北门城墙,观察情况。
他当然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是得到尔朱荣尸体,以此聚拢全国尔朱氏力量,激励他们攻打洛阳。
元子攸不傻,他不会答应对方要求。
上千白衣孝服骑兵的哭声惊动了洛阳城。
许多百姓也起哄高喊:应该将太原王尸体归还给死者家人。
元子攸派华阳太守段育去找尔朱世隆传信,希望双方坐下来商讨解决方案。
尔朱世隆不等对方说完,挥刀斩下他的头颅,让人悬挂在河桥上面。
元子攸仍不甘心。
他让尔朱世隆的老友、侍中朱瑞之出城,拿着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去北中城赐给尔朱世隆,表明自己绝无杀害尔朱荣旧部之心。
应该说,元子攸当时的心情,确实不想扩大杀戮。
他明白,首都内部稳定只是大局的一小部分。
真正的大局,在河北、河内、关中、陇西这些尔朱氏家族控制的州郡将领们手里。
与他们达成谅解,自己的江山才有希望。
可是,皇帝拿块铁皮写几个字,这玩意儿谁信得过?
司马懿曾经指着洛水发誓,绝不杀曹爽!
——洛水之誓,这被认为是当时最高承诺。
可是后来,司马氏家族违背誓言,诛灭曹爽三族,都不带犹豫的。
尔朱世隆见到来人是朱瑞之这位老友,得知对方来意后,没有杀他。
尔朱世隆对朱瑞之道:
长乐王元子攸全靠大将军扶持,才登上皇位。后来也是大将军击退陈庆之,才帮他光复首都洛阳,回到皇宫。
可是,元子攸竟然设计杀害了大将军!
仅凭两行铁字想让我们收兵,那是痴心妄想!
朱瑞之听他称呼皇帝元子攸为长乐王,知道没得谈,也就不再多嘴。
他悻悻然拿着铁券回到皇宫,把尔朱世隆的话转述给皇帝。
元子攸听了,知道无法善了。
他下令派人出城应战,但全部不敌尔朱拂律归的1000精骑兵。
他命人从国库中取来大量财物,堆在北门内城广场上,宣布在禁卫军、贵族家兵、民间……招募勇士,组织敢死队,准备反攻尔朱氏队伍。
报名参战的人还不少。
元子攸命人从中挑出一万精锐,排兵布阵,然后出城围攻尔朱拂律归队伍。
但这些乌合之众尽管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仍然不是尔朱拂律归的对手。
最后,这一万人死伤多半、大败而归。
尔朱拂律归的1000人也有伤亡,于是撤军。
眼看城中无人敢出城与反军作战,元子攸颜面尽失。
通直散骑常侍李苗请战,元子攸派一万人给他。
李苗率军绕到黄河上游,乘船下行。
他命令在船上堆满干柴,淋上火油。
顺流行进接近桥中河渚位置,点燃船只,军士转移到空船上。
黄河河桥被烧断。
不过,李苗的队伍遭到尔朱氏军士攻击,全军覆没。
李苗也被斩杀。
河桥烧断后,面对盘踞北中城的尔朱世隆,元子攸没有办法。
同样地,面对墙垒坚固、军力充足的洛阳城防军,尔朱世隆也无可奈何。
尔朱世隆与几位将领商量后,觉得坚守北中城,后勤补给很成问题,决定北撤去长子县城。
路上经过建州治所高都(丹谷),尔朱世隆派人到城下叫门,希望刺史陆希质给些粮草。
陆希质断然拒绝。
怒火中烧的契胡战士愤然攻城,瞬间杀进城里,将全城屠戮殆尽。
陆希质在亲卫拼死保护下只身逃走。
尔朱世隆这路人马在丹谷尽情发泄一通后,随即北上,进驻长子县城。
……
元子攸得知尔朱世隆离开高都,便派车骑将军源子恭领一军进驻那里,修葺城墙,重新布防。
******
尔朱荣死时,才38岁,正是如日中天年纪。
魏国国土主要是5块:河南地(黄河以南)、河北地(黄河北、太行山东)、河内(黄河几字形内区域)、关中(长安为中心)、陇西(河西四郡及周边)。
这5块国土中,有四块在尔朱荣的势力范围内,只有河南地基本在元子攸掌控之下。
因为东南角的三徐(徐州、南徐州、东徐州)由尔朱仲远占据着。
尔朱荣入洛阳时带着5000精骑兵。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