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官道:主政一方 > 第904章 松海共识

第904章 松海共识(1/2)

    “书记,人现在还没说要见您,但已经调了三份干部认知反馈样本、一组直播系统打分原始数据。我估计,是来挖漏洞的。”

    许剑锋一点不意外,连话都没停:“他们怎么查是他们的事,我们只看干没干实事,你马上告诉组织部,不许删数据、不许修补、不许遮掩!谁要是想着把那些‘低分干部’档案调一下、修个注释,那就别干了。”

    张毅点头说道:“那您要不要主动见一见?”

    “暂时不见。”

    “他们不是想看制度真假吗?”

    “那就让他们先看一看‘没人迎接’的制度怎么运转,咱不怕亮底。”

    组织部这边,褚处长三人来的第二天就直奔数据资料室,调了一百二十份干部认知反馈原始表。

    她坐在会议桌那头,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翻资料速度飞快,脸上没啥起伏。

    但郭诗瑶知道,这种人最难缠。

    她不吵不闹,也不点评,但每次落笔都精准。

    那意思很明确:你别跟我讲“制度理念”,我就看你“数据逻辑”。

    下午两点,调研组进了述职直播后台,看了整整三个小时的视频录像。

    尤其重点拉了两段。

    一段是财政局副主任讲不清群众反馈被冷场的。

    一段是园区小伙讲修排水被群众点赞的。

    看完之后,褚处长只说了一句话:“认知反馈确实体现了一定的实效,但机制是否可控,还要继续观察。”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但郭诗瑶听得懂。

    你们搞的是“活制度”,问题不在成效,在你们能不能守得住底线。

    她回办公室之后,马上把近期所有“认知评分异常”记录全部重查了一遍。

    凡是群众打分和组织档案明显偏差过大的,一律调出项目记录核实。

    张毅听说后,笑着摇头说道:“这女人也太绝了,连我们制度试运行时期的老反馈她都看了。”

    郭诗瑶说道:“她不绝,我们就撑不住。要真有漏洞被她抓住,不光我们被打脸,书记在省里也会被人当成‘政治作秀’。”

    张毅没再说话,心里却越发警觉。

    傍晚六点,市委办收到通知:“省委制度调研小组拟于明日上午9点,与书记开展非正式交流,地点由松海自行安排。”

    张毅把通知拿给许剑锋看。

    许剑锋扫了一眼:“非正式?好,那就别摆牌子、别备茶水、别挂横幅!他们想低调,那我就让他们看个实打实的。地点安排在园区管委会会议室。到时候我就讲一件事认知制度,是怎么把一个写不好报告的小干部送上岗位的。”

    张毅问道:“书记,您要不要准备点‘背景材料’?”

    “不用,我就带一张表述职反馈认知排名前十的,群众留言最多的词是什么。你猜是啥?”

    张毅摇头。

    许剑锋笑了:“是‘他来过’。很简单的三个字。但这三个字,比你给他写十份优秀档案都管用。”

    第二天上午九点整,园区会议室,书记和调研组面对面。

    没有媒体,没有摆拍。

    褚处长第一句话就很客气:“书记,我们这次来,是想听听制度落地之后,干部系统的真实反馈。”

    许剑锋点头说道:“那我也开门见山。”

    他把一张纸递过去,上面只有一列数据:干部编号、岗位、述职次数、群众认知反馈、调岗前后认知变动。

    他说道:“这上面十个人,是认知排名前十的。他们有个共同特点调岗之前,全是非重点推荐对象。但群众认识他们,信任他们。所以我把他们调上来试试。结果呢?项目推进速度比平均高了22%,投诉下降了40%。这些事,不是我给他们写报告,是群众投票投出来的。”

    “制度不是我编的,是他们干出来的。”

    褚处长翻了翻表,抬头:“那干部认知分是否存在主观偏差?您如何规避‘跟群众关系好就被高打分’的情况?”

    许剑锋说道:“所以我们也引入了项目实绩对比,认知分高,项目不动,那就是装。认知分低,群众没印象,那就是混。我们不是让会来事的人上,我们是让做了事被认出来的人上!差得出、看得见、讲得明。你们问这套制度是不是能跑远,我今天就说一句干部怕它,那说明它有用了。”

    褚处长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调研组离开的那天没留一句话,也没给任何反馈。

    但两天后,省委制度探索小组内部通报上出现了一句话:“松海试点,模式清晰,风险可控,需进一步观察复制路径。”

    许剑锋看完,没表态,只对张毅说道:“再给我两个月,我要让他们知道这不是改革。这是制度上了发条,能自己走。”

    省委调研组走的那天,张毅原本以为办公室会清静一阵。

    结果当天傍晚,书记室门口的脚步声不比平时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