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 第914章 战和不定

第914章 战和不定(1/2)

    士会言罢,中军佐先谷却对荀林父和士会的提议嗤之以鼻。

    他噌的一声站起身来,脸上带着一丝不屑,冷冷说道:“元帅和士季此言差矣!

    我晋国之所以能称霸中原,靠的是军队的勇猛和群臣的尽力奋战。

    如今,郑国背叛我们归附楚国,我们若不与楚国交战,夺回郑国,便是群臣不尽力之责;如今面对楚军却不敢进攻,更是称不上军队之勇武。

    如此一来,霸主之位恐怕要拱手让人,我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种事情发生,就算拼上性命,也要与楚军一决高下!”

    先谷平日里就自视甚高,刚愎自用,此刻更是一心想着通过与楚军作战来彰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将来好名正言顺的取代荀林父的中军将之位,完全不顾晋国大局。

    上军主将士会见先谷如此冲动无礼,赶忙出言相劝:“副帅,楚国自楚庄王继位以来,重用贤才,国力日益强盛,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

    如今,他们刚刚降服郑国,士气正盛。而我们远道而来,士兵疲惫,且内部意见不一,战和不定,此时贸然进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不如先退兵回国,等待时机,再图霸业。”士会深知楚国的强大,也明白晋国此时的处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忧虑和理智。

    但先谷根本听不进去,他愤怒地反驳道:“士季子,我看你是老了吧?莫不是贪生怕死?身为晋国将领,临阵退缩,将来有何颜面面对国人?

    想当初我先祖父先轸乃是中军元帅,跟随晋文公主持城濮之战,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击败成得臣,奠定晋国霸业。

    如今我们多于对方军力,却畏缩不前,郑国作为晋国的盟友被楚国攻打,如今面对强敌却不敢交战,晋国霸主颜面何存,晋国三军军威何在。

    说什么等楚国人走了,咱们再去揍郑国,哼哼……遇强则退,只能欺负一下弱小国家,此乃不是大丈夫所为。

    要是怕死你们就撤,你们对得起这个人,我丢不起这个人,我不会给我先祖先轸元帅丢脸,不驱逐荆蛮,我绝不罢兵!”。

    先谷说完,不顾众人的劝阻,拂袖而去,转身离开中军大营,回到自己的营帐后,立刻下令自己所率领的部队准备渡河,向楚军发起进攻。

    荀林父得知先谷擅自行动后,大惊失色。他深知先谷此举不仅违背了军令,还可能将整个晋军置于危险境地。

    然而,此时如果任由先谷孤军奋战,一旦他遭遇楚军主力,必定全军覆没,自己作为元帅也难辞其咎。

    此时荀林父的弟弟荀首过来道:“大哥,你也太宽厚了,怎么不节制先谷,难道你忘记了“师出以律,否臧凶”,这样下去,这一战咱们输定了。

    荀林父也是无奈一摊手,长叹无奈,正在他焦急万分之时,掌管晋军军法的三军司马韩厥来到他的营帐,向荀林父进谏道:“元帅,先谷擅自渡河,实在是太莽撞了。

    如果任由先谷孤军深入,一旦被楚军包围,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您作为三军主帅,约束部下不力 ,导致晋军战败,国君追究起责任来,不但您是死罪,连我这三军司马也得受到连累。

    为今之计,您不如下令全军渡河,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一战一定赢不了,不过这样即便战事不利,责任也由六卿大家共同承担,总好过让先谷一人将你我拖入万劫不复之地要强。”

    荀林父当然知道其中利害相关,无奈之下,只得采纳了韩厥的建议,下令三军全部渡过黄河,开往邲邑与楚军对峙。

    等到荀林父率领晋军渡河后,前往邲邑扎下营寨,与楚军两军对垒。

    楚庄王得知晋军渡河前来决战,心中也未免有些心虚,如今大军连续作战接近两年,士气低落,自己在新郑攻防战中死伤接近一万人。

    如今晋国以多一倍的兵力前来,士气高涨,楚庄王觉得局势对自己不利,不想现在与晋军开战。

    于是楚庄王立即召集众将商议。令尹孙叔敖赞同楚庄王的意见,主张退兵。

    孙叔敖说道:“我们如今出来加上讨伐陈国,楚军前前后后已经打了快两年了,士兵疲惫不堪,加上新郑一战损失不少步卒。

    我们既然已经降服了郑国,此次出征的目的已经达到。晋国实力强大,与他们交战,胜负难料。

    况且我们楚军在外征战已久,士兵疲惫,此时退兵,既能保存实力,又能彰显我们的仁德。”

    然而,中军大夫伍参却极力反对,立即出来道:“令尹大人,此言差矣!以末将得到的消息,晋军主帅荀林父刚刚上任,威望不足,难以服众。

    他的副手先谷乃是晋国重臣先轸元帅的重孙子,此人刚愎自用,蛮横无理,有先轸的火爆脾气,却没有先轸的才能。

    此人仗着先轸威望,目中无人,不听号令,根本没有把荀林父放在眼里 。

    两强交战,打的就是对方的破绽,如今晋军内部矛盾重重,将帅不和,此时正是我们击败晋军的大好时机。

    本小章还未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