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 第913章 观衅而定

第913章 观衅而定(1/2)

    赵旃和赵同等人谋求卿位,荀林父和晋景公没有答应,同样,先谷也没闲着,他也知道,自己要想坐上中军将,必须有人支持。

    这次是荀林父为中军将,那么下一次一定是赵朔和他争斗,赵氏和其他士族已经把控六卿和军大夫,自己是安排不进去人了。

    但是自己可以充当搅屎棍,把局势搅得越乱越好,到时候就让晋景公知道,荀林父不能胜任执政,中军元帅。

    于是他把眼光瞄向了魏錡,同样是赵盾的亲信,为什么先谷要找赵氏的亲信,那是因为魏錡之所以受到重用,是当年他父亲魏寿余,帮助赵盾把士会骗回晋国立了大功,魏寿余临死前希望赵盾提拔他儿子。

    因为魏錡是魏氏小宗,如果不建功立业,魏氏族长是魏犨的儿子魏颗,根本没他什么事,先谷就利用这一点,让魏錡出面闹事。

    他找到魏錡,告诉魏錡,现在是个机会,晋景公上台后一直忌惮赵氏,如今赵朔想要继任中军将,晋国执政。

    晋景公明确表示反对,这样一来,你可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我给你指条明路,去投靠晋景公。

    告诉他,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加上赵旃,把控了六卿和三军大夫,一旦荀林父去世,赵氏将会掌控全部六卿。

    所以我们要早做打算,那就是把赵同的公族大夫给他免了 ,让你做公族大夫,因为公族大夫可是给六卿推举士族公子的族长。

    你一旦坐上公族大夫,那今后定然会被其他家族推举进入六卿,魏錡听闻大喜。

    于是先谷和魏錡找到晋景公,将其中利害关系讲述一遍,晋景公觉得有理,于是就要免去赵同公族大夫职务,提拔魏錡做公族大夫。

    赵氏一族当然不干,双方僵持下去,晋景公也无可奈何,于是只好让赵同继续担任公族大夫,提拔魏錡为中军司马。

    公元前597年六月,晋国关于六卿和官职调整进行了三个月,这才在争吵声中落下帷幕。

    晋景公正式批准,晋国六卿以及军大夫,司马等职务调整完毕,新一届晋国政治格局形成。

    中军将:晋国正卿,三军主帅,荀林父。

    中军佐:三军副帅,先谷。

    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缺儿子郤克。

    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盾之子,栾书。

    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大夫:荀首,赵同。

    三军司马:韩厥,中军司马:魏錡。

    等到晋景公调整完新一届执政班子,已经距离楚庄王攻打新郑过去三个月了。

    晋景公道:“郑国已经坚持三个月了,这已经很不容易,我们不能再拖下去了,这会让列国耻笑我们晋国无能,今后就没有人会承认晋国盟主地位”。

    晋景公一面派出使者前去秦国,向秦桓公表达善意,一面让西线主将魏颗严加防备,防止秦国趁机偷袭晋国。

    另一方面派荀林父为主帅,先谷为副帅,率领晋国三军倾巢而出,争取一举击败楚庄王,找回晋国霸主面子。

    于是荀林父,先谷,召集六卿和各自封地的士卒,上中下三军共计战车六百辆,总兵力达到五万人,大军浩浩荡荡开往郑国衡雍。

    当晋国大军来到黄河岸边,斥候来报,楚庄王已经攻破新郑,郑襄公肉袒牵羊出城投降,已经和楚国签订盟约。

    楚庄王带领大军驻扎延城,在延津渡口检阅部队,向晋国示威后,已经回撤到衡雍以南的邲邑(河南郑州荥阳和焦作武陟一带),大军胁迫卫国会盟之后,准备回撤回楚国。

    荀林父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荀林父道:“郑国死战三个月,等待晋国救援,可是我们晋国内政繁琐,一直耽搁现在才出兵。

    现在郑国已经投降,我们来晚了,楚庄王大军从去年讨伐夏徵舒,到现在打败郑国已经超过一年多,他定然粮草不济,准备回楚国。

    楚国军队战力很强,中原国家军队和楚军比差一个档次 我们新郑去郑国不但没能帮到郑国,反而是骚扰了郑国和咱们晋国的百姓,也不一定能够击败楚军,徒增劳民伤财之举”。

    依我之见,不如等待楚国军队撤回楚国,我们大军压境郑国,质问郑襄公为何投靠楚国。

    郑国向来是左右逢源,晋国和楚国争霸无非就是那郑国,宋国,陈国 蔡国开刀,到时候郑国肯定会投降晋国。

    这样一来,我们晋国也没有失去什么面子,不费一兵一卒能够维持晋国盟主地位,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先谷和赵同一瞪眼道:“啥玩意儿?我们五万大军,怕楚蛮子三万多人,哦!对了,郑国消耗掉他接近一万人,也就剩两万多人。

    我们晋国多一倍与楚国军队,连个照面都不敢打,还谈什么天下盟主,怎么维持晋国霸业,愧对列祖列宗”。

    上军将士会出来劝说道:“副帅,赵大夫,您听我给您解释,元帅说的没错,既然楚国要撤退,我们就不要主动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