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求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跟着晋文公时期作战,先君告诫我们,大国交战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开战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危,三军将士性命,不得不谨慎。
正所谓“观衅而定”,双方国家军事实力相当,要寻找到对方的弱点和漏洞,才能一战而定。
如今我观察楚军动向,他们是无懈可击,从三个方面看,我们没有取胜的机会和空子可钻。
第一:楚军德行不易,因为郑国投靠晋国,楚庄王先以刀兵之威讨伐郑国。
郑国城墙破了,楚庄王没有趁机攻城,反而后撤,收买人心,最后新郑被攻破,在晋国大军没来时候,楚庄王没有趁机灭掉郑国。
相反还让郑襄公继位做郑侯,所以楚庄王恩威并用,我们无法使得郑国帮助我们攻打楚庄王,等于说现在晋国要面对楚郑联军。
第二:楚国政事不易,楚庄王每次出征,一出来最少一半,上次问鼎中原时候,加上回国平叛斗越椒,差不多三年多。
可是楚国国内士,农,工,商,各个部门运行正常,这次也一样,说明楚国国内政治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维护楚庄王,。
在看我们中原列国,那一次出征一个月,回去一年都缓不过劲来,说明楚国如今在楚庄王的治理下,已经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而我们晋国这次调整一个六卿,组织救援郑国这么十万火急的事情,居然要讨论三个多月,可见未能做到君臣民一体,此战很难取胜。
第三:典礼不易,我听闻楚国在令尹孙叔敖的改革下,将楚国军队三军进行改制。
每一军在改成五军,分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
前军冲锋探阵,左右两军防止敌军偷袭,后军负责保护粮草辎重,中军居中指挥。
并且孙叔敖以礼法选举人才,核心都是楚庄王的皇室,外围是楚庄王的亲信大臣,誓死效忠楚庄王。
这样的楚国军队,以目前我们的战力和人员配合,根本不可能战胜楚军。
欢迎阅读下一章,战和不定。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