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 第430章 太子李承乾请旨北上护粮

第430章 太子李承乾请旨北上护粮(1/2)

    就连位居上首的李世民,也将目光从萧瑀身上移开,看向李承乾。

    显然是对李承乾刚才说的话,表示了认可。

    见到如此众多的眼神,看向自己。

    历经多年的储君培养,李承乾已经对这样的场合游刃有余。

    只见他神态自若,脊背挺得笔直,周身散发着沉稳且自信的气场。

    抬眸间,目光平和地环视朝堂,声音清晰且坚定。

    “既然诸位都心系北疆战事,那便集思广益。依本宫之见,我们不妨先梳理当下困境,再针对性地寻求解决之法。”

    说完,他看向李世民,神情郑重道。

    “父皇...儿臣认为,最重要的是关于大军粮草物资问题,当下已至冬季,若再不及时调配物资,等到雨雪一起,路途冰封,运输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此时的李承乾站在群臣面前,条理清晰,尽显储君风范。

    尽管李承乾有意将征召李恪这件事,暂且搁置一旁。

    但见到这一幕的李世民,还是频频点头。

    显然是被李承乾现在表现出来的沉稳与睿智所打动。

    在李承乾说完话之后,他便缓缓开口道。

    “太子所言不错,前些日子,因为灾情的缘故,粮草有所耽搁,但眼下既然灾情已除,那粮草问题,便不可再行延误。”

    说话间,李世民目光扫过朝堂众臣,将视线聚集在户部尚书戴胄身上。

    “玄胤,你现在掌管户部,北疆战事关乎国本,粮草与物资乃重中之重。户部与工部必须协同合作,务必在十日之内,准备好第一批可供大军维持一个月消耗的粮草,以及足够的御寒衣物、皮甲、帐篷等物资。此事你牵头负责,有何难处,尽管向朕直言。”

    若是前些日子,身为户部尚书的戴胄,听到这样的要求,或许会感到压力巨大。

    然而,灾情过后,江南、河北地区已经陆续向长安运来了大量的粮食与物资。

    加之各地官府加紧征收与调配,户部的压力已大为缓解。

    因此,戴胄神色从容,躬身应道:“陛下放心,江南、河北等地的粮草已陆续运抵长安,工部也已加紧赶制御寒衣物与军需物资,五日之内,臣定当将第一批粮草物,移交之兵部。”

    听完戴胄的一席话,李世民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是,该派何人运送粮草前往北疆呢?

    李世民指尖轻叩御案,一时间也有些踌躇。

    尽管大唐的精兵强将如云,但为了对付大唐的死敌——突厥。

    大唐最精锐的府兵和名将大多已派往北疆前线,留守在长安的大将也要负责拱卫京畿、防备其他方向的潜在威胁,能抽调去押运粮草的人选着实有限。

    虽说北疆路途艰险,又值冬季。

    但好在运送粮草的路途,基本上都在大唐的控制范围之内。

    但也需要防范突厥游骑的袭扰,应对恶劣天气,以及统筹计划好粮草调度。

    这个任务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

    既要胆大心细,又需通晓兵事,更要有临机应变之能。

    就在李世民沉吟之际,台下的杜如晦见李世民才安排户部和工部共同筹措粮草物资,却迟迟未定押运人选,便知道李世民仍在权衡人选。

    做官做到右仆射,已经是大唐文官的顶峰。

    到了这个位置,几乎已经升无可升。

    除了为了博得文官的最高荣誉——“文正”。

    就是为了施展心中抱负和为君分忧。

    而像杜如晦这样的肱骨之臣,自然更愿为君分忧。

    他略一沉吟,上前一步,就欲要举荐左骁卫将军郭敬,郭孝恪。

    此人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绩把守黎阳。归降大唐后,被授宋州刺史、阳翟公。

    陛下还是秦王时,东征洛阳,郭孝恪献上"固守虎牢、屯军汜水"之策,助陛下大破窦建德。

    此人不仅擅长长途奔袭,更善统筹粮草,实乃不二人选。

    若命他为主将,必能护北疆粮道周全。

    想到这里,杜如晦正欲开口。

    却见太子李承乾已经抢先出列,说出了一句让众臣哗然的话来。

    “陛下,儿臣李承乾不才,也想为北伐略尽绵薄之力,恳请父皇允准儿臣押运粮草北上!”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一时间文臣武将们交头接耳,犹如菜市场一般热闹。

    连李世民都猛地从龙椅上起身,惊声道:“胡闹!你知道如今的朔方是何等凶险?岂是你能去的地方!”

    “陛下所言极是!太子乃国之储君,万不可轻涉险地!”

    李世民话音未落,作为亲舅舅的长孙无忌,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他快步出列,神色凝重道:“陛下!太子身份尊贵,关乎国本,若有闪失,大唐江山社稷如何是好?押运粮草之事,风险重重,突厥人狡诈凶残,断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