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急忙贴近孙原,压低声音:“明府,民怨已如沸鼎,其中混杂各色人等,当暂避锋芒!“他的手指紧紧攥住袖中的笏板,指节发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消失在浓密的胡须中。
孙原强撑着想站起身,却因伤势一个踉跄。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异常艰难。紫袍下的绷带上,已经有血迹在不断渗出。
就在这时,一侧残破的土墙忽然轰隆作响。那堵墙原本就因战火而摇摇欲坠,在人群的挤压下终于支撑不住,整片坍塌下来!
烟尘弥漫,碎石四溅。惊叫声、咳嗽声、哭喊声响成一片。几个站在墙下的流民被埋了半身,挣扎着想要爬出来。更多的人像受惊的兽群般向前涌来,试图远离危险区域。
“稳住!“张鼎暴喝,虎贲营的盾阵被冲得向后滑动,靴底在碎石地上刮出深深的痕迹。几个年轻的虎贲卫士脸上露出紧张的神色,但他们仍然牢牢地守住阵线,用盾牌抵挡着人潮的冲击。
孙原在沮授的搀扶下勉强站稳,他的目光扫过混乱的人群,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就在这时,他的视线与那个抱着婴孩的妇人相遇。妇人怀中的婴孩终于哭出声来,那微弱而凄厉的哭声仿佛一把利刃,刺痛了每个人的心。
混乱中,人群后方突然响起清越的声音:“诸君!且听我一言!“
郭嘉不知何时站上了残破的拴马石,虽左臂仍吊在胸前,身姿却如青松般挺拔。夕阳为他镀上一层金边,使他看起来仿佛一尊降临凡间的神只。他右手指向城外方向,声音穿透喧嚣:
“邺城浴血二十三日,将士饿着肚子守垛口,百姓拆了祖屋当滚木!诸位看看这满城废墟,哪家没有子弟殉城?哪户没有血泪沾衣?“
人潮稍静,旋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说得好听!饿死的又不是你们官老爷!“
一个独眼汉子勐地扯开衣襟,露出胸膛上狰狞的伤疤:“老子在城头拼杀时,你们这些文官在哪?现在倒来说风凉话!“
他的话语激起一阵附和之声,人群再次骚动起来。几个彪形大汉开始向前挤来,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凶光,显然不怀好意。
管宁突然迈步上前,白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竟直接走入人群,任污手抓扯衣襟,朗声道:“在下北海管宁,愿以管氏清誉作保!今日酉时三刻起,太守府开堂记档!被征粮者凭鱼符或里正画押为证,被抢粮者指认时日地点,核实一例补偿三倍!“
人群中响起嗡嗡议论。几个原本叫得最凶的汉子悄悄往后缩去,显然心中有鬼。
管宁勐地提高声量:“但若有趁乱诬告讹诈者——“他忽然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展开,“此乃《户律》'诈取官储'条,轻者黥面徙边,重者斩首弃市!方才嚷得最凶的那几位,可敢现在就来登记画押?“
喧哗声顿时低落下去。一个抱着婴孩的妇人怯生生问:“当真...当真能赔?俺家就在东市第三坊,军爷们十月廿那日来征的粮...“
孙原终于挣扎站起,接过袁涣递来的太守印绶高高举起。夕阳的余晖照射在铜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此印乃天子所赐,今日立誓:欠百姓一斗,还三斗!欠百姓一命——“他忽然剧烈咳嗽,紫袍上渗出血迹,“本官用命来偿!“
人群彻底寂静了。忽然有个老者颤巍巍跪下:“俺信孙明府!当年在洛阳,就是您断明了俺儿的冤案!“
如同稻浪般,黑压压的人群依次跪倒。张鼎急忙带亲卫上前,将孙原和沮授护送出人潮。郭嘉与管宁却被百姓围住,开始登记造册。
待回到临时太守府,烛光下众人都面色凝重。袁涣清点着竹简:“现已登记七百余户,若皆按三倍补偿,需粮二千一百石,而官仓...“
“不必说了。“孙原疲惫地摆手,“明日开我的私库,所有金银器皿皆可变卖。“
“府君不可!“沮授急道,“那些是...“
“是民脂民膏。“孙原望着窗外如繁星般的火把,“当初离京时,百官馈赠的金银本就是用来安民的。“
忽然堂外传来喧哗。张鼎押着几个被缚的汉子进来:“府君!抓到几个混在人群中鼓噪的好细!从他们身上搜出了这个!“
几块黑木令牌掷在地上,刻着扭曲的鬼面纹样。
“是黑山军的探子。“郭嘉用刀尖挑开令牌,“看来有人不想让邺城安宁。“
孙原沉默良久,忽然对管宁道:“幼安,你明日带人重编户册。无论是本土百姓还是外来流民,皆按丁口配给粮种。“
又对沮授道:“公与清查府库,所有绸缎布匹皆可裁作冬衣。“
最后对袁涣说:“曜卿文笔好,写一封《告邺城父老书》——就说说今日那个常山汉子的事迹。“
烛火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