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话音刚落,一旁的庞季便适时接话。他与蔡瑁同气连枝,但气质更为内敛深沉,目光锐利,透着实务者的精明与审慎。他说话更为直接,省去了许多修饰:“德珪兄所言,深得我心。都尉,非是我等怯懦,阻您义举。实是邺城路远,关山阻隔,烽火连天,非一日可至。彼处局势,波谲云诡,非仅凭勇力可扭转。您纵然身负万夫不当之勇,武道修为超群绝伦,然孤身前往,投身于数十万大军混战之修罗杀场,纵能斩将夺旗,于大局又能济得何事?不若暂敛雷霆之怒,稳固南阳根本。广积粮秣,稳抚流民,操练精兵,深固根本,以待府君佳音。届时或合力北上,或南抚荆襄,皆可游刃有余。此方是持重之道,谋国之忠啊。”
堂内一时人声渐起,诸吏窃窃私语,忧虑、劝阻之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张无形却坚韧的网,试图缚住堂中那心意已决、仿佛一柄即将出鞘利剑的身影。众人目光交汇间,充满了不安与质疑,皆觉赵空此举过于突兀凶险,近乎孤注一掷的赌徒行径,不仅将自身置于九死一生之绝地,更将刚刚经历战火洗礼、初现平靖曙光的南阳郡,置于风雨飘摇、前途未卜的险境。
然而,赵空静立堂中,身形挺拔如松,一袭半旧青衣,洗得发白,在周遭闪烁的甲胄寒光与诸人深色华丽的官袍映衬下,显得异常朴素,却又如磐石般不可动摇。他面容平静无波,仿佛一泓深潭,任尔狂风呼啸,我自波澜不惊。那双平日或带几分疏狂不羁、或含几分戏谑尘世的眸子,此刻深邃如同古井,将所有的焦灼、忧虑、不解、甚至一丝隐藏的质疑尽数吸纳、沉淀,却不起半分涟漪。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目光缓缓扫过曹寅激动的面庞,黄忠沉毅的眼神,蔡瑁精明的打量,庞季审慎的规劝,以及堂下诸吏惶惑不安的神情。
直至众人的声浪渐渐低落,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他一身,等待着他的回应,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朗如玉磬轻击,不高昂,不激烈,甚至没有刻意加重语气,却奇异地蕴含着一种沉静如海的力量,清晰地穿透空气,压下了所有的嘈杂,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深处:
“诸君肺腑之言,皆是为国为民,为空考量,空在此拜谢。”他微微拱手,礼数周全,但语气旋即转为斩钉截铁,“然,诸君只见空离去之险,却未见南阳真正的心腹大患,并非溃散的黄巾,亦非窥伺的豪强,而是这城外数以万计、无衣无食、无田无舍的流民!”
他倏然转身,指向正壁悬挂的那幅巨大的《南阳郡山川形势图》,手指划过几处标记了赤色圆圈的区域:“请看!育水、淯水之畔,博望、西鄂之外,流民聚集之所,已如疮痍蔓延!他们为何从贼?非天生反骨,实乃活不下去!若不能妥善安置,予其生路,今日我等剿灭的贼寇,明日便可从这些绝望之民中再生出十倍、百倍!皇甫嵩将军能破巨鹿数十万黄巾,可能斩尽天下饥寒交迫之人吗?”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曹寅:“曹郡丞,你担心朝廷问责。那我问你,是放任流民生变、糜烂一方罪责大,还是勇于任事、维稳地方罪责大?若南阳大乱,朝廷追究下来,你我能以‘未曾擅权’、‘恪守成法’为由脱罪吗?”
曹寅一时语塞,面色变幻。
赵空不再看他,目光转向黄忠与庞季:“黄将军,庞先生!此前抗击黄巾,多赖二位与兴霸(甘宁)之力,纠合乡勇民夫,保境安民。如今,这批力量正当其用!”他的声音陡然提升,“其一,即刻从乡勇中择其精壮骁勇、家世清白者,充入郡兵,严加编练,由黄将军统辖,负责郡城及各处要隘戍卫,弹压可能的小股骚乱!其二,其余人等,由庞先生主事,兴霸辅之,立刻开始清查、丈量南阳境内所有无主荒地、抄没的叛产逆田,务必详尽,登记造册,不得有误,更不得被豪强趁机侵占!”
接着,他再次看向曹寅,语气不容置疑:“曹郡丞,丈量之后,即刻按流民人丁户册,计口授田!为免违逆律法程序,暂以太守府及都尉府联名作保,向流民赊借粮种、耕牛、农具,约定所产粮食除抵偿借贷外,余者皆归其自有!府库钱财,先以平叛所获战利抵扣,不足部分,我以都尉印信为凭,向南阳蔡、蒯、黄等大姓借贷,日后以府税收逐年偿还。务必要令其今冬能得栖身之所,明春有田可耕,有种可播!此事,关乎南阳根本,刻不容缓!”
这一整套计划可谓石破天惊。堂内众人听得目瞪口呆。这已远超常规权限,近乎变法,其中风险巨大,牵扯极广。
曹寅惊得声音都变了调:“都尉!此策……此策虽似善政,然无朝廷明令,私授田产,赊借官粮,此乃……此乃大忌啊!且府库如今空空如也,如何赊借?那些大姓,岂是轻易肯借贷的?”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赵空断然道,目光灼灼如炬,“安抚人心,乃当下第一要务,亦是最大的兵略!若拘泥于成文法条,坐视流民生变,烽烟再起,则我等才是真正的大汉罪人!府库钱财,能支用多少便支用多少!至于向南阳大姓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