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说那些糟心事了,嗣业现今在那边身居何职还查不出来吗?”
“回陛下!并非查不出来,实在是嗣业现今所处地位极为敏感,我们一旦动用人手深入去查,反而大大增加了嗣业暴露的可能性。所以,这些年,我们总是被动等待着嗣业把消息递出来。微臣已经传令,所有相关人等都严禁打听他的身份,请陛下恕罪,微臣也属无奈之举,实非我夜影司上下懈怠。”
赵钦默然思索片刻,也觉得这么做确实没错,于是挥了挥手,表示并不打算深究此事。
“说到荆原堡大捷,镇北军上下确实功不可没,不过朕听闻,整个荆原堡作战计划,都是出自秦牧玄那小子的手笔,是他在离京之时交于铭宸手上的,可有此事?”
“回陛下,确有此事,整份计划是微臣遣郭项项亲手交与司徒大将军的,他现在就在殿外,陛下可招其入殿询问。”
“不必了,朕信得,这嗣业真是生了个麒麟子啊!才智武略皆是顶尖,就是……哎,这可真是让朕如何是好啊!”
一想到那个差点把天捅了个窟窿的小子,赵钦既生气又无奈。特别是刚听完袁铭宸关于那小子的报告以后,赵钦差点都气笑了,那小子果真是个超级惹祸精,走到哪里都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本想着让他做个使团护卫,跟着去南边见见世面,顺道磨一磨他在战场上的凶厉性子,回来便可委以重任。可那小子倒好,一点也不安分,这好容易逃回来了,仍不消停,在朕的京城闹出那么大动静。
哎,朕的计划都被这小子给弄乱了。
“铭宸啊,你帮朕拿个主意,朕该如何处置这个小子呢?是该奖啊还是该罚啊?”对于这么个头疼问题,赵钦竟不轻不重,全推给了袁铭宸。
皇帝当然清楚袁铭宸与秦嗣业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施恩,也多少存些试探的意味。当然,一切皆源自帝王的职业病使然,他个人无论对于袁铭宸还是秦嗣业,乃至秦牧玄还是绝对信任的。前两者都是潜邸旧臣,忠心自不必说,后者乃是军中将星,恒儿的老师,更是救过自己一命的恩人,还远没到君臣猜忌的地步。只是论及此,事关重大,赵钦也想听听袁铭宸的意见。
“陛下,兹事体大,不是微臣一个臣子该过问的。是奖是罚皆由陛下定夺。”
袁铭宸由于身体缘故不便施礼,只得坐在椅子上把身子压得很低,表现自己对圣上的恭敬。
“就是因着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率,所以朕,才难以决断。朕只是想听听爱卿的意见,之后,朕也会汇集诸位阁老商议此事,但说无妨啊!”
这件事赵钦确实没打算轻易下决断,两国邦交无小事,更何况此事实际在外交中算是极为恶劣的事件,两国因此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过幸好,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景国女皇对此竟显得相当克制,只想得到一个满意的交代而已。
估计景国女皇新登基不久,朝局不稳,又不想妄动刀兵罢了。接到那封皇家密信,赵钦第一时间是这样揣度的。合情合理,换作是他,身处那种境地也该如此处理。从中倒看出新任女皇出奇的稳健,不似她这般年龄。
两国能默认冷处理这件事是最好的结果。接下来,只要赔偿合理,相信那位应该收手不再追究。至于她在信上所列出的条件,赵钦毫不在意,能列条件,便有机会坐下来谈判。只要愿意谈,就不至于到了关系决裂的地步。
此事可以交由严阁老出面交涉,他最擅长干这个了。
“陛下,微臣愚见,此事关系两国邦交,更是涉及皇家颜面,.........切不可草率处置。”
袁铭宸说到此处,有些犹豫,抿了抿嘴,而后说的更为艰难了。
“秦牧玄将军有功在先,不说前次宁北军大败北凉大军收复失地的大功,再有出奇策大破曼塔斯人的入寇,俘获兵甲辎重无数。最为重要的是,完整俘获了曼塔斯人的苏拉大炮,以及一众炮手,可谓是奇功一件。再有……那明州城的叛军,虽有伤天和,但于国而言,也是无奈之下损失最少最为彻底的手段。明州城百里十二县因此得以快速恢复元气,此亦为又一大功不可不察。最后,要数这次南国之行,整合探子网络,探知南国动向,搞来南国最新战舰建造图纸,促成南国商人南粮北运,件件皆是大功.........”
赵钦以手托腮倚坐在御座上,意味深长细听着袁铭宸一件件的数着秦牧玄所立下的功勋。话说不知不觉间,那个秦小子竟然给梁国立下这许多功劳,真是少年可畏,我梁国何其有幸得此旷世奇才,怎能不兴?
呵呵,瞧这老家伙还真是护着那小子呢!
赵钦面上虽无表情,而心里却是既好笑又惊叹。照这样说下去,朕还怎么罚那小子,怕是不给个国公爵位都会寒了功臣之心吧。朕倒要听你继续说下去,看你个老家伙怎么一个赏罚分明?
袁铭宸讲的有些口渴了,干咳几声,拿起一旁案几上的茶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