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 第998章 强渡黄河

第998章 强渡黄河(1/2)

    黄河水咆哮着奔流向东,卷起浑浊的浪花拍打着两岸的礁石。

    焦、陕两地的河段尤为险恶,暗礁如犬牙交错,水流湍急处形成一个个致命的漩涡。

    时值仲夏,河水因上游雪山融化,再加上连日大雨而暴涨,往日可见的浅滩如今已被淹没,只留下几处突出的礁石如怪兽的脊背般时隐时现。

    晋国将领赵稷站在陕地北岸的了望台上,铁甲下的肌肉紧绷,这位四十岁出头的老将脸上布满风霜刻下的皱纹,左眼下方一道刀疤一直延伸到脖颈,那是之前与楚人作战时留下的痕迹。

    此时,他眯起眼睛望向南岸,那里楚军的营帐如乌云般连绵不绝,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

    两日之前,宜阳的楚军就来到了焦陕之地,显然是准备在这个地方强渡黄河了。

    “报——”,这时,斥候将军过来禀报道:“楚军先锋已至南岸浅滩,正在扎制木筏!”

    赵稷的副将阳泉握紧剑柄说道:“将军,是否派弓手压制?”

    赵稷摇了摇头,指向河心那些狰狞的礁石,说道:“急流中的礁石是我们的天然屏障,楚军战船无法靠近,让他们扎筏子,等他们渡到河心,再放箭不迟。”

    他这时又转向身后的三万晋军,这些士兵大多来自河东,熟悉水性,此刻正在加固岸边的木栅和箭楼,更远处,数十架抛石机已经就位,石弹堆成小山。

    “传令下去”,赵稷声音沙哑再次响起:“弓弩手分三批轮射,长矛手守住浅滩,甲兵随时准备接应,楚军若想过河,必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南岸,楚军大营中军帐内,荆云正在沙盘前沉思。

    “报!晋军在陕地北岸布防严密,约有万人,焦地守军稍弱,但礁石更多”,副将项拓前来禀报。

    “将军,给我三万精兵,末将必从焦地突破!”,军帐之中,白铭主动请命道。

    左将军白毅之子白铭,上将军孙念幼子孙骁两人此时都在荆云麾下。

    而荆云之子荆伦则是在燕地李木将军的麾下。

    对于裨将白铭的请战,荆云并没有理会,手指继续在沙盘上划动说道:“不,晋军正希望我们分兵,本将决定十五万大军全部压向陕地,以雷霆之势突破一点。”

    他指向沙盘上陕地一段略微平缓的河岸继续说道:“经过工兵们的观察,这段河流水流较缓,虽有几处礁石,但足够木筏通过,项拓,你率五千死士乘轻筏先行,不惜代价抢占滩头。”

    “末将领命”,副将项拓抱拳应道。

    “英云”,荆云转向黄河水师的主将说道:“令你你率战船在礁石区外佯攻,吸引晋军的攻击”。

    “其余各部,待先锋占领滩头后立即渡河,一举击溃晋军!”

    黎明时分,楚军发动了第一波攻势。

    数百艘轻筏如离弦之箭射向河心,每筏载十名甲士,筏子刚入水,北岸晋军的战鼓便隆隆响起。

    “放箭!”,早就戒备的晋军主将赵稷一声令下,数千支羽箭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死亡的弧线。

    箭雨落入楚军筏群,顿时惨叫声四起,一支箭射向项拓左肩,但很快就被项拓身上的铁甲给弹开了,他只是淡漠的扫视了一眼,继续指挥筏队前进。

    河水被鲜血染红,不断有楚军落水,尸体被急流卷走。

    “第二队,上!”南岸前的荆云面无表情地下令。

    又一批轻筏冲入河中,这次每筏只有五人,但数量翻了一倍,这次领兵的是裨将白铭。

    晋军弓手轮番射击,手臂因连续拉弓而酸痛不已,赵稷发现楚军改变了策略,原本较为集中的轻筏已经分散开来,使得箭雨效果大减。

    “抛石机准备!”,赵稷厉声喝道:“瞄准河心礁石区!”

    巨大的石块呼啸着飞向河心,几艘轻筏被直接命中,木屑与血肉横飞,但更多的楚军已经穿过死亡地带,接近北岸浅滩。

    “长矛手!列阵!”,一名晋将高喊着,三千名晋军甲兵在浅滩前列成三排,长矛如林。

    项拓是第一个跳上浅滩的楚军。

    他挥舞双斧,劈开两支刺来的长矛,一斧砍翻面前的晋军,五百余名楚军死士紧随其后,与晋军绞杀在一起。

    浅滩上顿时血肉横飞,晋军长矛在近距离失去优势,而楚军死士多是手持短兵的死士,专擅近身搏杀。

    项拓如猛虎入羊群,双斧所过之处,晋军纷纷倒下。

    赵稷见状,立即调遣预备队:“铁甲步兵,压上去!弓手延伸射击,阻断后续楚军!”

    晋军铁甲步兵加入战团,这些全身披甲的战士如移动的堡垒,楚军的短斧很难破防,战局开始陷入僵持。

    就在此时,河心传来一阵异样的响动。

    晋军主将赵稷正准备派人询问,这时候一名裨将已经一脸慌乱的跑到了他的面前禀报道:“将军,楚军的小木船突然出现在陕地上游,如今已经逼近北岸”。

    赵稷闻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