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来了! > 第24章 疫病,折磨了大明两百年

第24章 疫病,折磨了大明两百年(1/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已经到了明兴二十二年。

    这一天,朱祁镇正带着妻子和已经十五岁的儿子朱见沥在京城最繁华的长安街上闲逛。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幡旗招展,小贩的吆喝声、行人的谈笑声、车马的辚辚声交织成一片繁华盛景。

    朱见沥正值少年,眉宇间英气渐成。

    此刻却像个寻常人家的孩子,好奇地掀着车帘一角向外张望。

    当马车行至一处飘散着甜蜜香气的糖果铺子时,他眼睛一亮,转过头带着几分少年人特有的腼腆和期待,对父亲道:“父皇,儿子出门匆忙,忘记带钱了。您……能先给儿子些银钱吗?儿子想买些新出的糖果,带回去给弟弟妹妹们尝尝鲜。”

    朱祁镇闻言,习惯性地板起脸,浓密的胡须微微抖动,佯装威严地训道:“多大的人了,还馋嘴糖块,身为太子,当以学业国事为重。”

    朱见沥深知父亲的脾性,并未退缩反而凑近了些,语气带着点撒娇的央求:“父皇,难得今日出宫散心,弟弟妹妹们眼巴巴盼着呢。儿子是大哥,空手回去总不好看。况且……我都拍胸脯答应他们了。”

    朱祁镇无奈地叹了口气,半真半假地抱怨道:“唉,儿女多了都是债,活该老子欠你们的!”

    说着,习惯性地伸手摸了摸自己腰间和袖囊,往常这些琐事自有狗腿子侯宝打点得妥妥帖帖,可今日偏偏侯宝被派去凤凰庄给皇太后送贡品了,连平日里常扈从左右的杨老三也轮值歇息,没在。

    可是左摸右摸,啥也没摸到。

    朱祁镇脸上不免有些尴尬起来,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目光略带着些心虚地转向一旁娴静端坐的妻子,尴尬的一笑:“咳……那个,壮儿啊,为父……咳,为父出门向来是不揣银钱的。”

    说着,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点甩包袱的意思,“后宫用度都是你母后在掌管,要不……你问问你母后?”

    夏子心将丈夫这一系列动作和小心思尽收眼底,忍不住飞了他一个优雅的白眼,那眼神里既有“你也有今天”的调侃,又有“关键时刻还得靠我”的得意。

    夏子心一笑,从容地从自己的袖中取出一个绣工精致的荷包,直接塞到儿子手里,温柔地笑道:“都拿去,多买些花样,宫里头弟妹多,别不够分了,委屈了孩子们。”

    “谢母后。”朱见沥喜形于色,接过荷包,动作利落地跳下了马车。

    “臭小子!”朱祁镇看着儿子在糖果铺子前大买特买,店小二的手忙脚乱,笑骂一句。

    看着儿子高兴的跳下了马车买糖去了,夏子心这才对着丈夫道:“哎呀呀,真是稀罕事。臣妾今日可算开了眼界了,想不到咱们这坐拥四海的大明天子,也有被自家儿子堵在马车里伸手要钱的一天呢。”

    朱祁镇被妻子点破,倒也不恼,反而顺势握住了她的手,厚着脸皮嘿嘿笑道:“谁让我是他老子呢?天经地义!”

    “梓潼,壮儿这几年确实越发稳重懂事了。你看他,心里时刻记挂着弟妹,有长兄风范,底下的孩子们,也都真心敬重他这位大哥。”

    夏子心听着丈夫由衷的夸赞,望着他眼中流露出少有的慈父神情,心中也是暖意融融。

    “这都是皇上您言传身教,慈严并济之功。天家父子能如此亲厚,兄友弟恭,日后史书工笔,定是一段传颂后世的佳话。”

    朱祁镇被妻子这番熨帖的话语捧得十分受用,方才那点小小的尴尬早已烟消云散,下巴不自觉地微微抬起,得意之色溢于言表:“那是自然!”

    就在这时,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朱祁镇隔着窗纱皱眉问道。

    “皇上,是宫里来人了。”一个侍卫上前,轻声回道。

    朱祁镇撩起车帘,一眼就认出来人是新晋的内阁行走李贤。

    “李贤?”朱祁镇眉头微皱,“何事如此紧急,竟要追到宫外来寻朕?”

    李贤上前躬身一礼,看了看左右,神色有些紧张的说道:““皇上,广西……出事了!””

    闻言,朱祁镇扭过头,面带歉意的对妻子说道:“梓潼,朝中有急务,朕需即刻回宫……”

    夏子心何等聪明,柔声道:“国事要紧,夫君速去便是,不必挂心。”

    朱祁镇点了点头,下了马车,又飞快的对着一旁的侍卫交代了几句,骑上马朝皇宫飞奔而去。

    一刻钟后,朱祁镇出现在了乾清宫内。

    几个内阁大臣早已等的焦急,一见皇帝到了,赶紧上前行礼。

    “皇上,刚收到广西六百里加急,广西桂林府爆发大疫,自五月十六日,已有近两万人死亡,其中……其中桂林府周边十几个村子……死绝!”(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不是作者杜撰,这事儿发生在景泰七年五月春夏之交。)

    王直手捧着那份加急奏报,哆哆嗦嗦的说道。

    就在这时,宫人来报,锦衣卫指挥使徐恭紧急求见。

    徐恭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