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通史演义 > 第139章 楚灵王野心勃勃,陈国百姓命运未卜!

第139章 楚灵王野心勃勃,陈国百姓命运未卜!(3/4)

韩起说:“诸位如此害怕楚国,难道准备任由他们逐渐吞并各国吗?如果楚军从陈国和蔡国逐渐侵占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的君主也不敢再插手了。”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人回应。当时,宋国的右师华亥也在场,韩起单独对华亥说:“在盟约宋国的战役中,你们家族的先辈右师实际上提出了这个计划,约定南北两国停止战争,如果有国家首先违反约定,发动战争,那么各国将共同讨伐它。现在楚国首先违反了约定,对陈国和蔡国发动战争,而你却置身事外,一言不发。这并不是楚国不守信用,而是你们国家在欺骗我们。”华亥有些惊恐地回答道:“我们作为较弱小的国家,怎么能够欺瞒盟主,触犯盟约呢?但是蛮族并不顾及诺言,我们也无可奈何。现在各国长期以来都没有准备战争,一旦发生战争,胜负难料。不如继续遵守停战的约定,派一个使者为蔡国请求宽恕,楚国必然没有借口拒绝。”韩起看到各个国家的大夫都有惧怕楚国的态度,意识到救援蔡国的事情无法得到支持,于是商议起草一封信,并派遣大夫狐父直接前往申城,去见楚灵王。蔡洧见到其他诸侯都不愿意出兵救助蔡国,非常悲痛地号啕大哭离去了。狐父到申城将书信呈上,灵王拆开书信阅读,大致内容如下:“前几天,宋国与我们结盟,南北两国互相见面,原本是以停止战争为名义。在虢国的会议上,我们再次重申了旧约,有鬼神降临。我国的国君率领诸侯严格遵守诺言,不敢轻易尝试动用干戈。现在陈国和蔡国有罪,上国非常愤怒,派兵前去讨伐,这是出于正义的愤怒,暂时顺从权势。罪人已经被诛杀,但军队还没有撤回,上国会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各国的大夫都来拜访我国,责备我国国君有拯救溺水者、解决纷争的责任,我国国君对此感到惭愧!他还担心会因此破坏盟约,派遣我将这封书信送给各位大夫,为蔡国请求宽恕。如果上国能够顾及过去的友情,保全蔡国的宗庙,我国国君以及同盟国都将感激不尽,不仅仅是蔡国人。”

    书信末尾,宋国、齐国等各国大夫都签署了名字。灵王读完后笑着说:“蔡城很快就会被攻下,你用空话来解围,还想用三尺童子来糊弄我吗?你去回复你们的国君,陈国和蔡国只是一个孤家寡人的小国,与你们北方的国家没有关系,不需要你们操心。”狐父还想继续恳求,但灵王已经起身回到内室,没有给他任何回信。狐父失望地回去了。晋国的君臣虽然对楚国的行为感到愤怒,但却无可奈何。正是:“有力无心空负力,有心无力枉劳心。若还心力齐齐到,涸海移山孰敢禁!”

    蔡洧回到蔡国后,被楚军的巡逻队抓住,被带到公子弃疾的帐前。弃疾威胁他投降,但蔡洧坚决不从,于是被关押在后军中。弃疾知道晋国不会来救援,于是更加努力地攻城。归生说:“事情已经非常紧急了!我愿意拼上性命,直接去楚军的营地,劝说他们撤退。如果他们愿意听从,就可以避免让生灵遭受涂炭。”世子有说:“城中的调度,全靠大夫您,怎么能让您离开我呢?”归生回答说:“如果殿下不同意我离开,我可以让朝吴去。”蔡国的世子召集了前来的朝吴,含着泪将他派遣出城。朝吴到了楚营,弃疾以礼相待。朝吴说:“公子派大军攻打蔡国,蔡国已经知道必败无疑。但是我们不知道罪名在哪里。如果以先前的国君犯下的过失为由,不给予宽恕,那么世子又犯了什么罪?蔡国的宗社又犯了什么罪?希望公子能够同情并考虑到这一点。”弃疾回答道:“我也知道蔡国没有灭亡的出路,但是接到了攻城的命令,如果没有攻下城池回报,必然会受到责罚。”朝吴说:“吴国有一个建议,请允许我屏退左右。”弃疾说:“你说吧,我的左右不会有妨碍的。”朝吴说:“楚王得国的方式并不正当,公子您难道不知道吗?只要有人心,没有不感到愤怒的!而且对内消耗国家的财富在土木工程上,对外消耗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上,对人民的疾苦毫不关心,贪得无厌。过去消灭了陈国,现在又诱惑蔡国。公子不忘记先君的仇恨,反而听从他的驱使,人民的怨恨正在积累,公子您将会分担一半的怨恨!公子您贤明而且声誉卓着,又有‘当璧’的吉祥之兆,楚国人民都希望您能成为国君。如果您真的反戈一击,诛杀那个弑君虐民的罪犯,人民的心都会向着您,又有谁能和您对抗呢?与跟随一个无道的君主,聚集人民的怨恨相比,您觉得哪个更好呢?公子如果您愿意听从我这愚蠢的建议,我愿意率领剩下的人民,为公子冲锋陷阵。”弃疾生气地说:“你这个狂妄之徒,竟敢用花言巧语离间我们君臣之间的关系!本来应该斩首示众,现在姑且先让你活着,把头寄存在脖子上,去告诉世子,赶快绑着自己出来投降,还可以保全剩下的生命。”然后命令左右将朝吴拉出营帐。原来当初楚共王有五个宠爱的妾所生的儿子:老大叫熊昭,即后来的康王;老二叫围,即灵王虔;老三叫比,字子干;老四叫黑肱,字子晰;最小的就是公子弃疾。楚共王想在这五个儿子中,立一个为世子,但心中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向各种神只祈祷说:“请神明在这五个人中,选择一个既贤能又有福气的人,让他来主持国家的社稷。”于是,楚共王把璧玉秘密地埋在太室的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