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可以穿越了,靠修行无敌很合理吧 > 第1043章 调整

第1043章 调整(1/2)

    扩充了那么多人手,补充那么多装备,不回现代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大乾军队武器先期提供刀剑便可以,一个士兵用十几斤钢铁, 一吨下来便可供应数百人,几十万人刀剑放在现代最多也不过是上千吨的规模。

    数千吨,放到建筑行业连个高一点的大楼都建不起来。

    普普通通一栋大楼往往便需要数千吨钢材,而这些放到大乾足可以武装起十万级别的武装。

    这便是工业化时代和农耕时代的区别。

    钢材的质量和数量远超大乾,而且不是一个基数,是几何倍的提升。

    从矿物筛选到金属冶炼,塑形,切割,现代是成体系的进化,建立这样一套这样的体系,不知是多少人多少代的智慧结晶。

    单是人力配备便是以万人这个基数为基点的。

    独立车间之所以有这样的生产力靠的是现代超强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一座车间背后不知有多少家企业在做配套支撑。

    量不小,好在独立车间如今也不是曾经的独立车间了。

    放在古代,独立车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放在现代,也是一个很庞大的产品输出端口。

    线上,线下,到处都有他们的门店,高端低端都有,娇兰药店旁边往往便开着独立车间的武器工艺品店。

    随着现代武者数量的飙升和武道文化的扩张,但凡是个人都要有些这方面的野心了。

    卖的最好的一类是刀剑,另一类便是弓箭了。

    刀剑用于收藏,弓箭用于过瘾,直接在世界范围内搞出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消费市场。

    独立车间便是这个领域内的大玩家。

    从价格几百的民用产品到价格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专业定制款都有。

    重要的是销量,独立工厂眼下在整个华国的月销售额都在数十万把以上,这还是零售端客户,还有面向国际出口业务,加起来年销售数量在千万级别以上。

    把十几万把武器藏在千万级别的市场下,这个真不是什么问题。

    更重要的是效率,李默白今天给独立车间安排下去的生产任务,可能三天时间就能给他交货。

    之前的库存,现有订单后移,再加上加班加点生产一下,略微紧一紧也就出来了。

    麻烦一些的是后续要求的盔甲,一体成型的那些太过扎眼,正常人买把兵器用一下就可以了,买铠甲这种操作一般人真的干不出来。

    李默白偶尔要个几百上千套还说的过去,几十万套几十万套的折腾实在是太不正常。

    不过有办法,李默白直接让独立车间生产铁片,顺便在上面打上几个洞,完事让让大乾那边自己穿去吧。

    扎甲这东西虽然相比一体成型的铠甲成本高了些,重量也大了些,但胜在维修替换方便,至于重量,武者在乎重量吗?

    身上多件盔甲不过是多穿件衣服而已,多了一道防御,或许这道防御大部分时候都用不上。

    按照李默白多次和修士的交手经验,盔甲这东西低端一些的士兵基本是用不上的,军阵破时,大部分武者基本没有用盔甲防御的机会。

    给他们配甲,一则是顺从大乾对军队的传统认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军阵中的武道之气洗练盔甲和武器。

    大六合军阵实力增强之后,控制力也强了不少,很多原本做不了事情现在也可以捎带着顺势做了,洗练兵器,提升威能便是其中一项。

    只不过动用军阵洗练兵器代价很高,相比运转大阵的成本,有些得不偿失而已。

    平时用不起,让他们一人背一件却是背的起的,至少大乾和李默白都认为这件事必须要做,越早做越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眼下给兵士们着甲便是这样的事情。

    有独立车间,有现代生产力,这些事情压力都不大,唯一有些考验人的便是李默白。

    在现代这种和平社会,他一个武力超绝的绝世高手,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打架,也不是维护世界和平,而是搬东西。

    几吨几十吨的货物往纳虚戒里扔,哪怕再不乐意,李默白终究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李默白已经想好了,不能在这么搞了,必须让大乾那边自力更生,不然他这个当老大的得自己把自己累死。

    要解决技术搬移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知识搬移问题。

    需要现代文字翻译成大乾文字。

    很早之前,李默白就找自己那些科技公司做过个沟通,让他们做了个翻译软件,如今已经搞得差不多了。

    李默白负责提供大乾那边的字库,相互比对,翻译,纠正,多次尝试后,已经大差不差了。

    安排一个团队建设电子图书库,安排一波人处理技术细节,调整了一个多星期后,还真让李默白搞出来大乾版本的工程力学。

    一个体系一个体系给那边复刻过去是不现实的,李默白也没那个功夫,直接让下面人找了一套钢铁冶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