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意?”
王欣儿点头,将一缕缕武道之气散开束缚任由李默白观摩。
“武窍可以补全肉身,但武道之气终究太过刚烈,如体蕴猛虎,不可轻纵,修士法力一分法力一分神,武者神意终究差了些,需要进行几次蜕变。”
李默白研究出了武窍,师姐王欣儿研究出了武意,还真是,一点都不弱于人。
天人之后,前路已断,谁也不清楚武者该何去何从,李默白找到的是强化肉身之路,师姐王欣儿则选择先强化神意。
走到最后孰强孰弱不好说,但眼下论及实用性一定是师姐王欣儿找出来的法门更高妙一些。
哪怕天人武者肉身已经远胜寻常修士了,再强一筹虽然锦上添花,但随着修士适应这种打法,迟早会有所克制。
王欣儿蜕变神意就不同了,不仅提高的对肉身和武道之气的掌控,还能提升战力,实用性很高。
以武意蜕变出来的这些手段随意一击都不逊色真人出手,真要是和修士交手,李默白加上自己仙道手段能打三四个尊者,王欣儿只怕能打两只手。
不是李默白不强,而是这涉及到攻击距离,安全区间,战斗配合这些复杂因素考虑。
多出几百丈攻击距离加上自身身法,活动范围何止大了万丈。
修为高出一寸,便是一片天地,何况几百丈几百丈提高,李默白如今都摸不准师姐王欣儿现在到底有多强了。
将武道意志凝于一点,汲取百家之长,最终蜕变出那一点武道意志。
谁能想到自家师姐只用了这么短时间便走出一条武道之路。
当然,李默白的武窍功法也不弱,不过眼下有个问题,后来者该如何走后续之路。
是先开武窍还是蜕变武意。
以李默白和王欣儿的天赋同时走两条路当然不成问题,但天才走路是在跑着走,甚至飞着走,跟寻常人不一样的。
按照这种个标准要求其他人,这一代就能淘汰掉某个拖油瓶。
师门一共三个人,如今两个已经天人了,王捕头如果有实力早就天人了,这都拖多久了。
突破天人都这么费劲,何况是继续后面的武道之路。
有些思路李默白和王欣儿互相点一下就能互通的事情,如今要细致化了。
武窍还好一些,穴窍定位,武道之气控制的问题,脉络清晰,多锻炼一下还能靠努力解决。
武意凝练就不行了,涉及到玄之又玄的领域武者是真的不怎么在行。
想象力,思辨力,这些东西都是大乾的硬短板,没有一点洗的余地。
武功多的有点过剩,文治严重跟不上。
哪怕已经不断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了,但从效果上看依然有些跟不上。
武者们吃苦耐劳磨炼肉身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让他们去读书写字基本就跟让大男人绣花差不多了。
所以,综合各种的优劣之后,还是李默白的武窍之路更适合这些粗坯。
至于王欣儿的武意,只能往后面放一放,把那些留给高段位武者。
之前神意修行便被卡过一次,如今武意又被卡了一次, 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解决的时候。
李默白干脆跟阮大家他们商议了一下,给虎踞山的所有武者都加了几门琴棋书画课。
不管愿不愿意,全部都去补短板
下三品的时候看不出来什么,等他们到了上三品会感谢李默白的。
和师姐王欣儿交流,每次总是收获满满,多到感觉的脑子里装不下那种。
两人共同推衍尝试,又在后背找到两枚武窍,胸口找到一枚。
仙道的穴位是用来的勾连经脉的,武道的武窍却不同,它们的作用更像是贮藏武道之气,蕴养以武窍为圆心,周边一定范围内肉身。
就像腿上武窍开了之后肉身会觉得突然很轻松一样,其他地方也一样,后背和前胸的武窍都是蕴养脏腑的。
武道之气进入武窍之后仿佛就是老虎关进了笼子了,已经不是那么狂暴。
对肉身提升效果极为强大,好似混凝土里多了钢筋,肌肉里多了筋骨一般。
李默白和王欣儿有个猜测,武窍是武道之气和肉身连接的重要门户,可以直接深入到肉身极深远所在,否则也容不下这么多武道之气进入。
从武窍进入肉身的武道之气不再像之前对肉身只是提供外在保护,而是提供内在支撑。
这种变化是本质性的改变,如果持续下去,一但李默白和王欣儿找齐肉身武窍武者将搭建起一个绝对强悍的内在网络。
武窍修行之法万般皆好,唯有一个缺点很麻烦,那就是武道之气。
对武道之气消耗太大了,李默白这种底蕴深厚的超级大户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从来都是武道之气用不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