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梦回大宋 > 第441章 张浚的军事改革!

第441章 张浚的军事改革!(1/3)

    1135年底,赵构最终让选出的两位继子,和他6岁的亲儿子赵旉一起入学启蒙。

    另外,在1135年底(十月、十一月之间),伪齐的刘豫、刘麟爷俩儿,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抽疯一般的开始进犯张俊防区。

    “汉人打汉人”嘛!

    这算“内斗”!

    所以,只要没有金人,他张俊根本都不带怕的好吧!

    张俊确实没怂,他和杨沂中一起在安徽泗州拒敌,使得刘麟无功而返。

    此外还有一件大事,便是为了年底的ZF工作报告好看,而突击猛干业绩的张浚干的!

    他这好大喜功的臭毛病,估计到死都改不了。

    张浚风风火火的将全国军队进行重新整编,划分为了“三衙军”和五大“行营护军”。

    说是整编,其实也就是换个了个名字而已,只不过这番号和任命,都是从他这军都督府发出去的。

    “三衙军”也就是禁卫军,由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组成。

    领头的便是原提举宿卫亲军的杨沂中。

    这殿前司,也是由原来的神武中军改编而来。

    这原神武中军本就是由原“保安军”和“八字军”的老底子搭建起来的。

    所以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属于给赵构看家护院的“亲军”。

    至于“三衙军”中的其余两部,因为暂时也没那么多人手充斥其中。

    所以除了一些恩荫的世家子之外,基本形同虚设。

    因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三、四万的原神武中军和殿前司人马。

    已经全被王燮这个“坑货”,成功在杨幺的水寨里全给“嚯嚯”没了。

    当然,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现在摇身一变,已经变成了“岳家军”的一份子……

    至于所谓的“五大行营护军”,说白了全都是之前的“神武军”。

    换汤不换药,只是走了个过场,重新换了个名头而已。

    虽然此等军事改革,在外人看来,就等于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的放屁之举。

    却是彻底的奠定了“张大仙儿”——南宋军方第一扛把子的地位!

    也算是变相的为他以后的“北伐”大计,提前完成军中集权,并告诉他们谁才是老大!

    因为从现在起,南宋军中的所有将官的任命,必须全都改由他张浚这军都督府发出的,才算做数!

    赵构这次之所以捏着鼻子把张浚提拔上来,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调教调教那群骄兵悍将。

    尤其是刘光世和张俊这两个,听调不听宣的主!

    所以,对于张浚此次的立威行动,赵构私下里表示,会坚定的站他张浚这边。

    并表示这次会全力支持张浚,但表面上却闷不作声。

    不用猜,他打的小算盘就是,如果这些人听话也就罢了。

    如果真引起强烈反弹的逆反心理,那么就把张浚火速撸掉,让他背锅……

    可是,赵构低估了张浚玩弄人心的手段!

    五大护军就是以南宋五大将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吴玠、岳飞所部为基础,将其所部重新更名为“行营护军”。

    具体到各个单位则是:

    原张俊部,改称“行营中护军”,共八万人,驻守建康;

    原韩世忠部,改称“行营前护军”,有六万人,驻守承、楚二州;

    原刘光世部,改称“行营左护军”,十万人冒头,驻守太平州。

    三人共同负责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防务。

    其中张俊和韩世忠,被赵构依为左膀右臂。

    吴玠部之前并不在神武军序列里,这次也被划入,称“行营右护军”,率军五、六万人,扼守川、陕、甘大片区域。

    从西北战场被调回来的王彦,以及他的八字军,称“前护副军”,隶属于韩世忠,不到两万人,驻守荆南;

    原岳飞部,改称“行营后护军”,十万人驻守鄂州。

    岳飞与王彦两人,共同负责长江中、上游防务。

    而宋齐鲁的队伍,依旧是游离在组织之外。

    除非他自己发话,否则还没人敢随便染指,就算是赵构本人也不行。

    毕竟大军的吃喝拉撒,南宋朝廷是分逼没给,都是宋齐鲁自行解决的。

    说好听点,保安军名义上归属南宋,但说白了就是宋齐鲁的“私军”。

    你说就这,赵构有什么理由,能够说服自己喜欢宋齐鲁呢?

    这不是此张作霖,还“东北王”嘛!

    西北那群人是甭想了,赵构就算是想要,手也伸不到那里。

    另外就大宋海域的宋齐鲁“五大海军”,赵构不是没动过歪心眼。

    甚至让岳飞亲自给岳翻写信,劝他“投诚”都不好使。

    而赵构这几年来自己组建的水师,打又打不过宋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