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宋齐鲁答应将之后东瀛石见银山的一半收益分给赵构,这事便也就不了了之。
1135年,就在张浚的人事任命和军事改革中悄然结束。
1136年,年假结束后的第一天,“军宰相”兼诸路兵马都督张浚张大仙,于镇江府召开最高军事会议。
会议明确了“北伐收复中原”的中心思想。
张浚命令“五虎上将”中的第一打手——岳飞,移师襄阳。
做好“直捣中原”的准备,关键时候可以无限自由发挥。
然后又命第一猛人——韩世忠,出兵淮东。
准备进军京东东路的淮阳军(江苏邳州)。
至于刘光世和张俊,张浚也知道这他俩都是什么成色的,压根就没指望他们能独当一面,所以也就没委派什么具体作战任务。
不仅如此,张浚还调来了赵构的亲信——三衙军统领杨沂中,作为刘光世和张俊两位大爷的后援军事力量。
但是怎么看这事,都像堵着那两位的后路,防止他俩南逃似的……
二月,岳飞被召回临安面圣,估计又是嘱托岳飞,让他稍微克制一下自己,不要抽风真的去“直捣黄龙”。
万一岳飞真的“迎回二帝”,届时那他赵构就真不好做了。
看样子,应该是岳飞答应了赵构的请求,否则赵构肯定不会这么痛快的便将岳飞放回鄂州。
岳飞回到鄂州之后,积极准备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
就在张浚又一次满怀希望,准备大展拳脚,洗刷富平兵败的耻辱,一举名闻天下的时候。
老天爷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1136年三月,岳飞母亲姚氏病逝。
悲痛交加的岳飞,眼疾复发。
岳飞一面奏请朝廷,一面自行解职,前往庐山为母亲扶柩。
并接连上表,乞求为母亲服孝三年。
张浚的北伐大计少了岳飞,那也只能胎死腹中……
宋齐鲁在得知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便骑着刚研发出来的偏斗摩托车赶往庐山,连骑马跟随的亲兵护卫都来不及等。
时隔近六年,这是宋齐鲁第一次回到江南。
从宋齐鲁走出秦岭,踏入襄阳的第一时间,锦衣卫便把消息传递给了赵构。
赵构的确犹豫过要不要狠狠心,把宋齐鲁留下来陪他斗地主。
但是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以及宋齐鲁、岳飞兄弟俩的兵力之和后,便果断的放弃了这个幼稚的想法。
姚氏出殡的日子,由宋齐鲁和岳飞、岳翻共同扶柩,抬棺的也是张宪、王贵、徐庆、牛皋、董先等人。
赵构和群臣也分别遣人送来挽联,除了吴玠和韩世忠离得比较远之外,张浚、刘光世、张俊、杨沂中、王彦等军方大佬悉数到场。
刘大衙内敢不鸟赵构,却是不敢轻易开罪宋齐鲁。
因为无论是战马,还是枪炮,这些都得仰仗宋齐鲁。
更何况宋齐鲁是个比他更楞的狠人,所以这个面子他还是要给的。
姚氏可能生前怎么都不会想到,居然在百年之后,有如此高规格的风光大葬。
待姚氏入土为安之后,宋齐鲁便陪同岳飞一起守孝。
其他人在宋齐鲁面前刷过脸之后,便各自回了防区。
唯独有一个人却去而复返,他就是张浚张大仙!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宋齐鲁跟岳飞关系非同一般。
居然为了姚氏,不远千里亲自从防区赶回来为其守孝。
虽然以岳飞的实力,已经无需仰仗宋齐鲁的影响力,这天下也没人敢小瞧了他“岳少保”。
但是此时的强强联合,效果可是一加一远大于二的。
无论是谁想动岳飞,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称,即使是赵构和他张俊!
张浚找到宋齐鲁说道。
“会长啊!你可得劝劝君侯啊,这要是真的为姚氏守孝三年,那北伐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了呢啊!”
“少了岳少保,这北伐我确是心里没底啊!而且北伐不是君侯向来的夙愿嘛?关键时候,他可不能撂挑子啊!”
宋齐鲁看了一眼愁眉不展的张大仙,娓娓说道。
“做好你自己份内的事就行了,我这次回来,一是为干娘守孝,另外一个就是劝岳飞出山,此事你自管放心。”
“还有,你不要忘记之前答应我的事,帮我先看好了岳飞。他对南宋的作用,无人可替,此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即使是为了我们同盟会的理想,岳飞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是是是,此事我心中有数,会长自管放心便是。”
“哎呀~真是期待我们同盟会理想实现的那一天啊!不知道我这有生之年,能不能有幸看到!呵呵!”
宋齐鲁笑了笑,虽然他一直不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