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使得贪污受贿,在这个时代,有着后世人难以想象的社会接受度。
向贪官污吏扔菜叶子的事儿,在如今汉室几乎不可能发生。
如果某个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落马,人们绝不会说‘活该’,而是会猜:难道是捞钱的时候,忘了把正事儿也办妥了?
如果是,那才活该。
不是捞钱落马活该,而是耽误了正事儿落马活该。
如果不是,那就是帝王刻薄寡恩了。
——捞个钱而已,何必如此大惊小怪?
做官捞钱,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人家辛辛苦苦掌握才能,好不容易才做成官,捞钱是本分,不捞是情分。
清廉的官员,确实值得敬佩、崇敬,因为人家道德高尚,能做常人做不了的事、抵御常人无法抵御的诱惑。
但捞钱的官员,也没那么值得唾骂、鄙视。
毕竟人家是做官,而不是做道德模范。
官员嘛,会办事儿就行。
能办事儿,就是好官,办不成事儿,才是坏官。
至于捞不捞钱,根本就不重要……
这样的价值体系——这样的社会普世价值导向,自然就使得这个时代的官员,贪污腐败起来无比的坦然。
就好像贪腐才是常态,不贪反倒是自己亏了。
然后,奴籍案发,并在天子刘荣的刻意推动下迅速发酵。
发酵到最后,已然是引发了一场大思考。
——官员,真的应该贪污腐败吗?
天下人——至少朝堂中央,亦或是天子,真就应该放任官员以公谋私,损人利己吗?
对于后世人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
贪污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政权,乃至对一个文明的伤害,也同样不必赘述。
问题的关键,也就在这里了。
——原本,大家都是遵循着本能,仿佛‘饿了就该吃饭’‘渴了就该喝水’般,下意识认同‘官员就该捞钱’的观念。
而此次奴籍案所引发的思考,则直指官僚体系,与政权、文明之间的核心冲突。
即:官僚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天然就会或多或少的,获取统治阶级的部分权利。
这部分权利,本该帮助官僚阶级,更好的成为统治工具。
但官僚阶级除了‘官僚’这个身份标签,也同样是整个社会的一份子。
这使得他们,也有着七情六欲。
于是,官僚掌握的权利,就被用到了谋求私利之上。
——统治阶级当然希望自己给的权利,全都被用于‘公事’。
而官僚群体,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权利,能全都用于为自己牟利。
二者的矛盾算不上尖锐,却是极难调和。
于是,你进我退,你退我进。
——统治阶级不管,官僚们就放浪形骸,大肆谋私。
毕竟不捞白不捞。
——统治阶级强势,官僚就怂一点、乖一点,收敛一点。
毕竟板子打下来,可是很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