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05章 攻心为上

第505章 攻心为上(3/3)

走到沙漠了,那说不定又折道向东了。

    往东走啊走,走到祖地正北方向,结果发现祖地爆发了战争,而北方又有一片肥美的草场,这个部族说不定有折道向北了……

    就这么一通漫无目的的‘游牧’,原先从祖地出发向西的部族,最后很可能会来到祖地正被,甚至与西方截然相反的东方。

    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

    当出现战争,亦或是疫病、旱涝等自然灾害时,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应急响应预案,往往是究竟找个好地方藏身。

    在藏进此地之前,就连作为决策者的部族头人,都很可能不曾预测到部族回来到这里。

    这,才是华夏农耕文明,在面对草原游牧之民时,真正感到有力无处使,无法彻底解决游牧文明的症结所在。

    ——找不到人!

    哪怕想要将其亡国灭种,也根本找不到人。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结果人家是个野和尚,压根儿就没庙!

    于是,农耕文明就只能以草场、水源地,以及气候适宜的宜居地为诱饵,将游牧之民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某一片其余,以图决战。

    但这其实也只是软逼迫。

    ——草场、水源地、宜居地,都只是诱饵,而不是捕笼。

    游牧之民当然对这些地方垂涎三尺,也固然会被吸引过来。

    可一旦情况不对,发现自己打不过汉人、得不到这些风水宝地,游牧之民也必然会无比决绝的放弃,然后钻进草原深处,不见踪影。

    说白了,就是鱼饵未必就会被咬,咬了也未必就会上钩。

    所以,除了解决游牧之民的生存问题,为游牧之民找到一个不用抢掠、战争,也能保障生存的道路之外,刘荣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草原游牧之民的人口流动。

    可以不定居;

    可以不以村落为单位聚居,活动范围可以不被限制在一乡、一里之地。

    但也不能完全不受控制。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在汉家统治下的游牧之民,不能以整个草原,作为自己‘自由活动’的范围。

    能把这‘整个草原’,甚至整个地球的无限制活动范围,一步步限制到固定的区域——比如一郡,一县,对刘荣而言就算是成功。

    而这个目标要想达成,就需要解决游牧民族‘游牧’的文明特性。

    ——大规模、高频率迁徙,是游牧之民的生存需要。

    换而言之,刘荣不单要为游牧之民,找到一条不用掠夺、不用打仗就能活下去的生存之道,还要为游牧之民,找到一个不再需要‘游牧’的新道路。

    这个目标的达成,难度可想而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