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521章 意料之外2

第1521章 意料之外2(1/3)

    利州那边的佛寺佛田要是清查干净了,按照朝廷新颁的《均田令》征税,单这一项,最少能多收粮十五万石。

    十五万石啊。

    朝廷一年税收算下来总数才多少?

    只是,挂靠佛田这件事,里面的水太深了,地方上没有一个会率先动手。

    一旦动手,那就是众矢之的。

    不单单地方上会乱,而且,还会面临长安这边的压力。

    地方上与长安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地方上的利益,是留不住的,兜兜转转,还是进了位高权重的权贵手里。

    他们拿的是大头,只有上边吃肉吃饱了,下边才能跟着喝口汤。

    别管是地方上还是长安城,实际上都是一样的,早年间经商,见识过的东西太多了。

    商人算什么?算勋贵的钱袋子。

    拿钱买路,买平安。

    商人没有地位,这是公认的。

    武家世代经商,这些规则,早就已经刻在了骨子里,一直到自己这一代,怎么着也要找条路,改变家族现状。

    商人再有钱,没有权利,不是官身,一切都白搭。

    当年在营建东都洛阳的时候,受过太多委屈了,差点死在洛阳。

    那些权贵家的管事,是如何趾高气扬地克扣工钱;那些监工的官吏,是如何肆意鞭打工匠。而自己这个木材商人,即便腰缠万贯,在那些人眼中也不过是条可以随意使唤的狗。

    因此,更是深刻认识到,有钱不够,一定要有地位!

    没有地位,命都保不住,更别说是钱了。

    所以在隋炀帝大肆征兵的时候,弃商从戎,参军入伍,在鹰扬府做一名队正。

    职位虽然小,但是总要有个开始。

    手中的茶,从炽热变得温热。

    武士彠听着旁边人的议论,心里也想了许多。

    唯一不变的,那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在地方上,好好为朝廷办事,当今陛下雄才大略,能出手查办佛寺,从严从重从快地办了大云寺的案子,杀了这么多人,便能看出来其决心是如何坚定了。

    里面还涉及到卢家和郑家,并未姑息。

    这世上,没有比权利更可靠的保障,想要权利,想要安稳,想要往上走,那就要选对立场。

    当年在太原,选对了太上皇,如今,选择陛下。

    这就是生存之道。

    “郎主?”跟随在武士彠身边的仆从见到自家郎主的手握着茶杯,越来越紧,担心地唤了一声。

    武士彠回过神来,微微摇头。

    “无事,不过想起一些旧事,走吧,咱们回去。”

    说罢,放下手里的茶杯,让仆从去结账,他则是起身往茶楼外走去。

    次日上午,武士彠的马车停在大安宫侧门。仆从在宫外守候,武士彠一身绯色圆领袍,头戴幞头,足蹬官靴。

    早就候在宫门的内侍迎上前来。

    “拜见应国公。”

    武士彠点点头:“有劳了。”

    内侍微微躬身,从武士彠身后的仆从手中接过东西,引着武士彠进入大安宫中。

    穿过宫门,眼前景象让武士彠不禁驻足。

    眼前所见的大安宫,跟自己想象中的大安宫,大不相同。

    因是从侧门进宫,甬道两侧栽满了名贵花木,虽然已经是冬日,万物凋敝,但是依旧不难想象得出来,等到来年天气渐暖,这里会是怎样一副艳丽的场景。

    远处亭台楼阁掩映在假山湖水之间,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武士彠有些惊讶。

    自己离开长安之前,陛下跟太上皇之间........

    大安宫的景象,竟然是如此模样。

    内侍瞧着武士彠脸上惊讶的神色,微微一笑,解释着。

    “大安宫每年都会修缮,主要是针对花园里的诸多景色,为的就是让太上皇住的舒心,最近是天气冷了,太上皇不怎么来这边了,以往天气暖和的时候,太上皇喜欢在湖边钓鱼,一坐就是一天。”

    “这湖引的还是活水呢。”

    顺着内侍的目光,武士彠看见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湖心还建有一座精巧的六角亭,只是如今,湖面已经结冰了。

    转过一道雕花照壁,眼前豁然开朗。

    宫中内侍宫女正在洒扫地面,手中扫帚划过青石地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应国公请随奴婢来。"内侍轻声提醒。

    转过九曲回廊,暖阁近在眼前。阁前两株老梅怒放。

    这大安宫,看上去竟然比太极宫都要舒适宜人。

    也是,两者是不能做比较的。

    太极宫也有太极宫的用处。

    来到暖阁门口,阁门吱呀一声打开,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武士彠抬眼望去,但见李渊身着赭黄团纹常服,手里拿着本棋谱,正执黑子沉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