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风流大宋 > 第515章 水灾

第515章 水灾(3/4)

了一批各个州县里的关键官员,要比京东东路那边更加直接与果断了更换安置为菱川派人员。

    “菱川书院!当年的苏老山长!这个秦徐之,真正是好长远的谋划,好深厚的手笔啊!”此时的吕惠卿,早已经一改当年在鄜延路时对秦刚的态度与看法。

    苏、秀、湖三州的水患一事,原本对于地方治理经验丰富的吕惠卿,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江南这里水域资源丰富,只需派出精通水利的官员去地方根据水文情况进行修堤开闸,调节蓄水泄洪;然后再派出得力官员监督主持地方上的开仓赈灾,毕竟两浙路财货富足,哪怕只动员一下地方缙绅,也不大会出现其它地区的糟糕结局。

    只可惜,这些预案与措施,却在苏州卡了壳:皆因苏州有个“衙上之衙”——苏州应奉局。

    由于朱勔在官家面前的受宠,这几任的苏州州衙官员,无不受制于应奉局的嚣张淫威之下,尤其是眼下的知苏州赵霖,更是为了主动巴结讨好朱勔,不惜在天寒地冻之时,征用大批的劳役人手,在苏州城一周修建改建了三十六个水闸,用来改善运河水路环境,当时为此冻饿病死的民夫尸体堆积如山,却都被他们隐瞒不报。

    朱勔此前在杭州组建水师,结果偷鸡不成反蚀米,大批投入化为乌有,事后还遭到吕惠卿的弹劾,虽然最终得了袒护躲过了处罚,但巨大的钱财损失还是让朱勔心痛不已。

    紧接着遇上这次水灾,无孔不入的朱勔便就有了要好好地弥补一下自己经济损失的想法:他先以保障京城运送贡物航道为由,直接把住了苏州城周围的所有水闸,拒绝了任何开闸帮助周围降低水位的请求;然后再由州衙召集苏州大户,以赈灾保障为由,统一收购甚至是明夺了他们手头的余粮,同时也在赵霖的默许下,又用低价囤下了杭州调拨来的所有赈灾物资及粮食,全部锁进了应奉局库房里,严令不得一颗外流。要一直等到苏州的粮价飞涨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慢慢出售,以谋回暴利。

    纵使是两浙路屡次下发“开仓放粮、平抑粮价”公文,朱勔还是授意赵霖回以“苏州治水有方,水灾平复、灾民退散、安居乐业”的汇报,表示苏州一片太平,无须开仓。

    吕惠卿一看苏州的汇报,便将眉头拧成了团,便叫来了李纲:“伯纪,朝廷先前有诏,授权本帅去查验苏州应奉局之事。那时忙于水患,有所耽搁。眼下这两者之事多有牵扯,你对苏州那里应是熟悉,我给你一队精锐禁军及水利官吏,并持本官的特授手令,去苏州那里好好查看一番,并许你在那有便宜行事之权。”

    李纲领命之后,吕惠卿又叫来的另一人,特别嘱咐了让其随同李纲一同前去。

    苏州城外,连绵不绝的雨水之中,所幸还能通行的官道上,正疾驰过来一队人马,这便是李纲一行。虽然江南水路最为便捷,但在如今的洪涝局面之下,水情凶险,反倒不敢再乘行船,他们只能从官道日夜兼程而来。

    正是走了陆路,这次一路所见,真是一片的凄风冷雨,连片的稻田桑林,尽数泡在了黄褐色的洪水之中,本该丰收的稻穗尽数被泡倒。

    虽然目标是苏州城,但他们还是先从湖州那里绕了一下。

    湖州城外地势较高之处,皆安排了一片片的灾民聚集窝棚,只因水患淹田,冲毁了家园,这些灾民只能依附于州城,指望着官府对他们的安置以及一天两顿的粥食保障。

    李纲带人视察了一番湖州的难民营房,虽然这里条件简陋,吃的粥饭也是半汤半水,但是好歹算是给了灾民容身之处,又能够让人果腹生活。而且湖州这里也依照两浙路要求,为这些难民营配置了郎中及常用药物,一旦有人生病也会进行施药救治,整体安排还算尽心。

    只是湖州的官吏同时也向李纲诉苦,称他们这里安置的难民不仅仅是湖州附近县乡的,还有大量从苏州那里被驱赶过来的,因为苏州不承认有水灾,专门在通往州城的要道上设立了关卡,不让灾民过去,从而导致他们湖州的压力倍增。

    李纲听后好言安抚,并承诺回去后便会让杭州再多调拨些赈灾物资。

    之后李纲带人再次上路前往苏州。

    而在这一路上,跟随的水利官吏却是眉头凝重,在看了沿途河流的水位与流向之后,他们告诉李纲:这苏州一定是控制了周边的水闸,从而导致洪水都无法流向苏州城,但是这样便加重了周边地区的水情,如果再不把这些水闸放开,接下来的县乡水患将会更加严重。

    除此之外,他们很快便发现了所谓“苏州水患平复”的原因:驿道上的逃难灾民没有向苏州方向去的,都在向外逃奔。上前一问才知,若要再往前面走的话,就会有苏州官府专门设的检查关卡,严禁逃难灾民过去。而且过去也不止一处关卡。就算是有人侥幸混过一道的话,还会在后面的关卡处被发现,反而多被打一顿再赶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况且苏州官府这样子拦截,所以也就别指望到了那里后,会有施粥施药的,还是抓紧时间去别的州城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