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子监明明身为中央政府重点打造的顶级学府,却还拥有“面相平民”的特性,和原本的人才教育理念大相径庭。
因此对于这个消息,各方态度不一。
大多数寒门或平民家庭自然是感到颇为振奋。
尽管他们知道即便朝廷大幅放宽渠道,自己很可能有也仍旧争不过一出生就享有丰厚资源地贵族子弟。
但只要上升路径不会被封死,生活的盼头便瞬间提-高了不少。
然而,贵族方面的反应就要复杂多了。
有的人感到担忧:“这国子监到底是什么名堂?是想挑战太学府的地位吗?”
有的人自以为看清了一切:“说白了也只是朝廷笼络民心的手段而已。”
还有的人则是不屑一顾:“太学才是大道正统,其他统统只是奇淫技巧罢了,这所谓的国子监,纯粹是多此一举!”
皇城,杨家。
太中大夫杨彪看向眼前的一位少年,问道:“修儿,你有何看法。”
这少年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面目英俊,气质斐然,双眸里遍布聪慧之气。
若是将其放在21世纪,活脱脱就是一个在都市小说里经常出现的那种“大族精英子弟”。
少年是杨彪的儿子,也是弘农杨氏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名叫杨修。
杨修眼睛转了转,道:“回父亲,国子监固然是于国有益的学府,但孩儿认为,不管陛下如何太高国子监的地位,最终也让然无法撼动太学分毫。”
“你的意思是……”杨彪摸了摸胡须,“从本质上而言,这国子监和当年的鸿都门学并无区别?”
“正是。”杨修自信一笑,“不过还是有区别的,国子监毕竟是陛下亲手创办的学府,而非鸿都门学这样的政斗产物,不会像后者一样迅速消亡。”
杨彪“嗯”了一声:“所以,你还是想把所有心思都放到太学府上,是这个意思吧。”
……
皇城另一端,司马家。
和杨家的场景几乎一样,此刻的杨家大厅之内,司马家家主司马防也正在借国子监之事,考验儿子们的远见能力。
司马防面色严肃地看着自己的子嗣:“国子监事关重大,未来或可成为朝内的变数之一,你们怎么看?”
“回父亲,孩儿认为,国子监未来难以与太学府并驾齐驱,对我等士族来说,太学依然还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
说话的是司马家长子,司马朗。
说话的是司马家长子,司马朗。
一旁,一位年岁比司马朗小一些的少年摇了摇头:“不对,没这么简单。”
“哦?”司马防对年仅十岁的次子露出鼓励的目光,“说下去。”
“是,父亲。”次子行了一礼,“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国子监中会出现大量的平民阶层,而这些人员,将会对朝中的派系均衡造成极大影响。”
司马朗对弟弟皱了皱眉:“平民终究是平民,地位摆在那,数量再多,也很难干涉到我等士族的利益。”
次子没有急着反驳,而是待兄长说完才认真地道:“大哥所言确实有理,但那是以前。陛下亲自册封平民,又开创招纳平民的顶级学府,这还不足以说明什么吗?”
0········求鲜花········
少年顿了顿,接着道:“平民学士固然绝大部分都难居庙堂之高,可其力量绝对不容小视。未来,谁若是能团结国子监内的平民学士,谁就能获得一股巨大的助力。”
“这……”司马朗愣了愣,仔细思考了一番后,终于点头表示认可:“确实如此,大哥确实是疏忽了。”
司马防见两儿子表现地都不错,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长子虽然天资稍差一些,但胜在能以良好额的心态正视己身的不足,以后哪怕做不了大人物,当一名地方大礼却是绰绰有余。
0
而次子,其聪慧程度已远超当年的自己,未来必定不可限量!
司马防道:“既然懿儿有次想法,等少年后,为父便将你送入国子监修学,懿儿意下如何?”
次子弯腰行礼:“但听父亲吩咐。”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少年的全名,叫做司马懿。
……
除了杨家和司马家外,另外几个重要世家也在仔细思考国子监成立的意义与未来可能发生的动向。
而且不光是杨修和司马懿,还有其他几名少年,同样也凭借分析国子监的机会,开始在家族能展露才华。
比如,扶风法家的法正。
比如,汝南吕家的吕蒙。
再比如,目前已乔迁至南阳的琅琊诸葛家的诸葛亮。
这些人大多都直都只有十岁左右,可表现出来的能力,却令族人们感到十分惊叹。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