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夸张吗?”
相比于其他成名的导演,冯一平觉得自己还算是很收敛的,“导演的绯闻也没什么好炒作的。”
“前提是你别与成名的那些女演员待在一起。”索菲亚端起自己的咖啡杯,在办公室里踱了一圈,站在窗户前,说道“比如昨天约你吃晚饭的卡梅伦·迪亚兹,她现在走红了,你们肯定被狗仔拍了下来。”
冯一平耸了耸肩,两人昨天出餐厅的时候,确实遇到了狗仔,不过因为都有事要忙,他们也只是一起吃了晚餐而已。
“事实上,今天有小报在炒作你们交往。”索菲亚的眼睛向这边斜了斜,又转回去看向远处,“或许改天你与娜奥米·沃茨被人拍下来后,还会有八卦媒体炒作你脚踩两条船。”
“随便他们好了。”冯一平并不在乎这些。
他短期内根本没有交女朋友的打算,也不会傻到承认与任何人交往,与女性走得近些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就算被拍到进出同一间公寓的照片,也没什么大不了。
再说了,等《独立日》的热点过去,也不会有太多媒体继续关注一个导演。
“索菲亚。”
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冯一平叮嘱,“帮我留意合适的公关经理。”
南希·约瑟夫森不止他一个客户,也不可能长期兼任这一职务,她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有限。
从进入八月份开始,随着《变相怪杰》和《燃眉追击》上映,《独立日》热度骤减,八月份第一个周末的北美票房已经降到了万美元,上映院线数也只剩下了多家,收敛票房的速度大大减缓,这也是所有电影的必然规律。
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热度下降的比《独立日》还要快,按照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预估,北美票房不会超过亿万美元,由于影片投资巨大,想回本的话,就要看海外市场的表现了。
而《肖申克的救赎》,早就退出了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行列,再加上接连受到新上映影片的冲击压缩,院线还有不到家,最终的北美票房不可能超过万美元。
按照如今的形势,冯一平估计影片即使像曾经那样奥斯卡后重映,依然是院线扑街货。
就在《独立日》不断冷却降温的时候,华纳发动最后一次猛烈的宣传攻势,上个月对冯一平进行了专访的《时代周刊》,终于刊出了专访,并且将他作为了封面人物!
这是最简单的宣传策略,借助此前的热点炒作,以宣传导演的方式,重新凝聚影片热度。
纽约,位于曼哈顿的兰黛集团总部,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艾琳·兰黛取过了早晨买到的《时代周刊》。
封面上是一个棕发黑眸的年轻人,他双手抱胸,坚毅的目光看向远方,显得极其自信,而在他身旁还有文字注解——好莱坞的毁灭公爵!
“毁灭公爵?”
回忆起自己看过的三部电影,艾琳不禁笑了起来,这个名号简直太合适了。
然后,她翻开杂志,开始仔细阅读。
“让普通大众挚爱有加,让影评人深恶痛绝——冯一平·罗森伯格便是这样的导演。他执导的卖座影片,拥有炫目的快速剪辑,永无止境的爆破和打斗,和百分之二百的视听享受。”
“迄今为止,他所拍摄的部电影已经获得了超过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盈利能力在好莱坞绝对一流!特别是还在放映的《独立日》,先后打破北美午夜场、首周末票房、最快破亿、最快破亿等记录,甚至即将造就最快破亿的纪录!”
“与影片的高票房截然相反的是,冯一平·罗森伯格在影评人中的口碑普遍不高,影评人不喜欢他,甚至称他是恶魔和虐待狂……”
“但有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冯一平·罗森伯格是那种明显要走大众化路线的导演,在总是突显高端品位的影评人中,一些评论人如果打算称赞冯一平,都要十分谨慎,以避免被同行嘲笑。但无论你是承认他,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忽视他!”
“冯一平·罗森伯格何以能让全世界大部分的观众为之疯狂呢?何以能让西蒙·韦斯特、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排着长队,就为了买一张饱受影评人恶评的《独立日》的电影票?”
“他究竟是什么样的导演?或许与他深入合作过的人最有发言权。”
“连续出演了他三部电影的女演员娜奥米·沃茨如此说道——冯一平的电影,为莓果男性注射了一剂雄性激素。”
“获得过奥斯卡提名的剪辑师麦克·道森这么说——冯一平很早就意识到,动作能量的连贯性能够取代剪辑逻辑,他擅长通过中景抓拍,混合向上的角度,制造出一种令人兴奋的感觉,再通过快速剪辑和镜头的配置,让观众有种亲临战斗的感觉!”
“电影作品是导演最好的代理人,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是这样评价冯一平和他的作品的——冯一平的电影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