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地煞七十二变 > 第七十二章 死地

第七十二章 死地(3/5)

不忍,可谁也没上前,反而愈发屏息禁语,好似生怕吭出点声气,便会叫那孩子误以为是回应,纠缠过来,惹得鬼神误会。

    其实大可不必。

    那孩子的眼耳边渗出条条血痕,显然,耳已聋,眼已瞎。

    李长安顿住了脚步。

    “道长,莫要冲动,这是陷阱!”无尘急道,“潮义信在周遭布下许多好手,地下还定有大鬼埋伏,就等人自投罗网。”

    “我晓得。”

    李长安点了点头。

    “和尚你说得对,做了解冤仇,岂有退路?”

    又扯下汗巾,露出面容。

    “刘牧之说得也没错,欲登高一呼,又怎可藏头露尾?”

    “等等。”

    无尘神色变幻一阵,重重吁出一口长气。

    “我来!”

    “我是十三家门下亲信,恶鬼也不敢对我如何。解冤仇这杆大旗,就该我来挑。”

    “正因如此。”李长安笑道,“唯独你不可。”

    说罢。

    越众而出。

    步向刘府。

    人群骚动退后,顷刻空缺下一块。

    无赖汉没作阻拦,当头那个啐了一口,恶声道:“本以为爷爷今日是白费口水,没成想,竟真有个带种的!兀那汉子,姓甚名谁?”

    李长安回答他,或说回答窟窿城,回答十三家,回答钱唐城内外几十万活人与死人。

    “我乃上景门道人李玄霄。”

    不再理会他,径直跨过大门,轻轻扶起孩子。

    “阿翁?阿婆?”

    孩子怯怯唤了两声,渐渐抿紧了嘴,不再出声,只紧紧抱住了李长安的手,止不住的轻轻抽泣。

    李长安半跪着为他掸去些灰尘。

    起身回望。

    门外是乌压压的人头,各色的人等带着各色的面孔藏着各色的心思。

    道士平静道:

    “我亦是解冤仇。”

    …………

    两人兵分两路,无尘暗里去寻求援助,李长安则留下搜救幸存。

    循着呻吟,他从尸体堆里翻出几位重伤垂死的武士。

    沿着哭嚎,又打柴房、畜栏中制服了几个发狂的仆役。

    顺着啜泣,自一口老井下找到一个惊恐的婢女。

    她和同伴被幻术所欺,争相投井。当钟声响尽,恶鬼离去,她清醒后的第一眼,只见同伴的尸体堆叠着将自己托出水面。

    她吓坏了,几乎丧失了言语能力,只剩下哭泣,但难得神志还算“正常”。道士便把刘家遗孤交托给她,自己腾出手继续搜救。

    诚如无赖汉所言,恶鬼留下了小半活口,约么五十来人。然而,他们不是肢体残缺,便是已精神失常。可以预见,倘若没有李长安,残存者只会被困在刘府,在痛苦与癫狂中哀嚎至死。

    这就是鬼王的“慈悲”。

    …………

    府内一间较为偏僻狭小的院子。

    院墙上绘有符图,角落放置有镇物,中间是一座小庙,庙里供奉的除了刘家的先人,还有二十八具铠甲,历经战阵但养护得宜,顶上各悬有黄布星图,正合斗宿,或许是某种法术的载体,可惜内里泥塑已裂,甲胄神光已晦。

    种种布置表明这间小院大抵是刘家准备的避难所,不知为何,没起到什么作用。

    道士便把幸存者安置在此,庙中神台也清理出来放置伤员。

    完了,正准备弄些食水疮药。

    可一扭头,幸存者里竟相继出现低烧、抽搐、呕吐乃至伤口脓肿的症状。早上才受的新伤,半天不到,怎么可能化脓?甚至,李长安自己都感觉到微微的不适。

    “是鬼瘟。”说话的是名老者,“鬼王手下有一痈疟使者,它在府中播下了邪疫,但凡踏入刘府,必染瘟病。”

    这老者是道士自一处庭院中找到的,那庭院里有十数人,人人眼睛被刺瞎、耳膜被戳破,老者亦是如此。当时,道士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只以为是个刘家老仆。

    但而今看来……

    “老丈是?”

    老者撩开白发,流淌脓血的左耳后,以血为墨,画着一只假耳。

    “老朽是刘家的供奉,也是这间庙子的住持。”

    老者自言是刘氏老臣,在刘牧之尚且得意时,便在其军中为他安抚战殁亡魂,贬斥钱唐后,府中防治恶鬼的种种措施也由他操持。

    今晨,不料恶鬼坏了规矩,白日作祟,他措不及防,被破了法坛,遭到反噬乱了神魂,动不得法力,无奈下,只好自毁耳目来摆脱幻术,又混在仆役、卫士中以求保存性命。好在晨钟鸣响不长,恶鬼又忙于抄掠财物及剥取死人魂魄,倒叫他逃过甄别,侥幸活命。

    “院里布置犹在,老朽再调息一阵,稳固了神魂,启动禁制,或可稍稍抑制邪疫蔓延。”

    “只是……”

    “只是什么?”

    “鬼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