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98章 理学的覆灭

第698章 理学的覆灭(3/4)



    章惇指着李逵道“老夫要你去说服官家,禁锢理学。”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很不舒坦道“仅限于理学诸人。”

    章惇不是那种能容人的人,他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

    “没有可是,这是你的机会。同时,要是你拒绝,老夫不会因此而怀恨于你,你且放心。”章惇说完,笑了笑,玩味道“顺便告诉你,官家对二程也颇有微词。”

    垂拱殿。

    李逵跟着章惇进入大殿之内,这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并不是很大,皇帝听到奏报之后,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奏章。

    埋头对郝随吩咐道“给两位爱卿赐座。”

    良久,用朱笔写上批语之后,这才抬起头来。

    询问章惇“章相可有要事?”

    “官家,臣是为了二程之事而来。”章惇直言道。说完将准备好的周折递给了郝随,后者转交给了皇帝。

    赵煦听到‘二程’就忍不住皱眉。

    他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幼年时期,也不算是幼年,他的整个幼年还好一点,那时候他还是王爷,日子很舒心,虽然读书辛苦,却没有人会要求他像皇帝一样。他最不堪回首的是他的少年时期,完全毁在了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就是程颢。

    当年,司马光执政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将程颢提拔为崇政殿说书。要是皇帝亲政了之后,崇政殿说书官职不大,从职位上来说,仅仅是个天子近臣而已。主要负责给皇帝说经义,史籍等著作。可以说,是皇帝的文秘书兼顾问。但倒霉就倒霉在了赵煦当年没有亲政。

    没有亲政的皇帝,首要任务是学习。

    崇政殿说书,也就成了皇帝的老师。程颢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帝的老师。而且程颢还是司马光亲自选定的人选。最得司马光的欢心。其他几个崇政殿说书,不过是兼职。比如说翰林学士苏轼,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读苏颂。

    而程颢是个特别古板的人,不像苏轼、苏颂,说话风趣,博古通今,总能让皇帝消除一些读书的枯燥。

    可程颢是个道德先生,反而越是枯燥的东西,他越来劲。皇帝稍微表现出一丝轻慢之色。老头顿时捶胸哀嚎‘臣有愧于先帝’。之后,就立马要寻死,拿脑袋撞大殿的柱子,跳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赵煦当初可被这坏老头给吓哭过好几次。

    当时的皇帝,感觉自己被程颢用道德给绑架了。看到了章惇上的折子,却还不敢下决定。主要是章惇的建议很残酷,流放理学主要人物。

    既然章惇带着李逵来,显然李逵是说客。赵煦扭头看向了李逵,问“李卿有要说的吗?”

    “陛下,臣以为百家争鸣,乃大宋开放之象,是好事。理学虽然顽固,但也算是劝人向善之术,虽有迂腐,却可让百姓知荣辱。”李逵先是抬了一下理学,但随即话锋一转道“可是陛下,如今大宋内忧而外患,道德君子不仅不能治国,却能乱朝纲。西夏所占我大宋五州之地,自先秦就是我华夏之土,其百姓多为我华夏子民。幽云十六州更是千万同胞受辽人之奴役。臣担心,理学畅行,天下反战一片,有悖于朝堂谋划。”

    “其次,我大宋禁军糜烂不堪。之前臣在青州,山贼买通禁军,霸占官道,劫掠商旅,官已然成匪,且战力低下。数百贼子,却让五千将士徒劳无功。相比西军,京东东路之军,恐怕难胜一千西军。而陛下,你可知西军和西夏交战,胜率几何?”

    “五五之数。”

    “西夏和辽人相比呢?”

    “恐怕辽人更强一些。”

    “如今我大宋收服河西已成定局,决心已下。一旦我大军顺利,必然引起辽人恐慌。如果辽人南下,我河北两路,无力阻挡。局势甚至要比当年更甚。”

    李逵分析着当下的局势。至于对西夏用兵,这是他猜的。毕竟章惇这个不安分的宰相,加上西军如今兵强马壮,怎么可能和西夏继续相安无事?

    李逵的战绩太辉煌了,赵煦也不会怀疑李逵的判断。此时,心中早已慌了神。章惇已经在筹备对西夏发动进攻。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而一旦辽人南下,对于大宋来说,真的是进退两难了。

    当初神宗时期,宋夏交战,辽人还陈兵十万,敲诈了大宋每年二十万两白银的岁币。可一旦辽人发现能够轻易战胜大宋,就不是二十万能解决的问题了。

    打劫,哪里比得上霸占大宋的花花世界?

    就像是调戏民女和霸占民女的区别,选那个很容易。有实力,当然选霸占啊!

    果然,赵煦听到这里,脸色顿时惨白了起来。如今河东两路,基本上都是和京东东路一样的货色。光有数量的禁军,却一点用都派不上。

    赵煦紧张地问“按照我大宋如今在北方的布置,辽人需要多少人马进攻,才能过河北两路?”

    “三万勉强,五万足以。”

    李逵沉声道。

    赵煦忍不住晃了晃身体,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辽国可是带甲百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