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观溪一梦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王班师

第二百九十一章 唐王班师(1/2)

    在山顶往下二十米外开设城墙,如此一来,山顶的土刚好真墙内,城内有点高差也问题不大嘛,外面看来有十五米高,里面看也就六七米,将来上料也容易,城的面积也大很多。

    公子将所有数据测量一次,挖好基坑,又对每一处基坑进行检查,看是不是都入岩五寸等等,又将四个门重新设计,众巴陵调来直径二公分的钢筋,和一公分厚二十公分宽方形截面的型钢。

    用铁水焊接,制二米宽两三米高的门十六张,二点五米宽四米高的四张。调来水泥,教人制作模板,倒上钢筋砼剪力墙结构的城楼。

    钢门双层钢筋中间用横钩加固,织成五寸大小的成网络,用砼倒三十五公分厚,顶部做滑轮组,向上开门。

    每个门由五个小门组成,中间二点五米宽,两边的二米宽。

    等门柱框架做好一边以后,再装焊门筋,装模倒门的砼,再来浇里面的门柱砼。门两旁与砼相接处,加数十个小轮子,门柱靠门处用方钢护之。

    把这个做好,又浇上楼面板,教主管的人如何安装滑轮,如何留位置准备装机械吊装一一讲清楚。

    这些机械的事便由方致和芷嫣负责,二人领命都回去准备。

    边建城墙就边建仓库、兵舍、帅府。

    搞完,已是秋收时分。也顾不得装修,便着人进粮、布防。

    公子安排好一切,调杨茂彦带军事考核团队和三千骑兵到魏延那里去等自己。

    留二十名副将与张豹,并交代,若敌军来犯,城边可以打打,但决不追击。

    又交代如果城中建设已完,便要发展生产,在山中练习步兵,修安排建设兵道路桥梁。

    公子到武陵郡城邑查看,找魏延了解情况后,便大面积调度武陵郡中兵力,各县由一营建设兵守城,所有常备兵集中到武陵来集训。

    给三千骑兵给魏延,又命太史慈调船过来,准备武陵蛮反叛之事。

    各位看官,难怪大家都想未卜先知,这懂点历史就是好,那边还没起事,这边就安排好了。

    公子这边日夜练兵,时到十月,蛮兵果然作乱,魏延与张豹领兵破之,大捷而归,由于准备得早,双方均伤亡不大,却打得那些蛮兵再也不敢作乱。

    以最小的伤亡立了威,唐王大赞。

    更有后人题《武陵大捷》赞曰:

    晓日初升紫气低,险峰还与绛云齐。

    将军歇马登高望,但见蛮兵泣五溪。

    获蛮兵三万人,公子在其中有威望的人中选出一千人到各地做工作,如果愿意迁出来的,编成军户,无偿供地,每人给一年口粮,帮建房子、提供耕牛、免费给种子。

    筑城拒敌,又能通商基地,加强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使得此后再无叛乱。

    由于各方的努力,车宁总管调度各地力量,先后迁出蛮族共九万余户,分散在各地。

    又从各地调三万户困难人口到山里安置,也就是说他们三个人的生产资料给一个人用,从此武陵安定。

    公子又命人将蛮军和武溪驻军进行训练,和练满三个月,择优选择,兵分四等“一等兵,选八千人,作进一步训练用。二等兵,选三万五千,作野战用。三等兵,选四万人,作城防用。四等兵,选四万人,作建设兵用。退伍七千人,按给田给生产资料,给补助,帮介绍老婆,安置到各条要道上,以作探户用。”

    杨茂彦来电:“关羽将军说,按五百人一营配制,更好用。”

    公子想了想:“那就按五百人一营吧。”

    杨茂彦与魏延商量,议定一个屯兵方案,几经公子与众女修改,最后成文:

    将军领一营人马作本部人马,除本部人马外,城外驻军,三分有其二要耕作,城内兵,二分有其一要耕作。夜间,十分有一分要值勤。每城至少配四百台弩车,二百台投石机。县城,敌人二万人来取城,要连续作战五天,有箭矢、石头、照明用的柴火,郡所,敌人十万人马来取城,连续作战二十天有箭矢、石头、照明用的柴火。

    建设兵,要有一半能作战、修桥、铺路、挖工事、运输、开石材,每年训练不少于三个月。

    郡城和特别重要的关口城寨,存煤、铁、油、木材,有兵工厂。

    武陵十二县,每县四个营城防军,共计二千四百人。共计二万八千八百人,武溪置十二营,共计七千二百人。另有四千人守武陵。

    野战兵团骑兵三十营,步兵三十营,各一万八千人(少一千人另招)。每城一营骑兵一营步兵,武陵、武溪各处给两营骑兵两营步兵。另有十四营,驻武陵城外,择两个地方下营,形成铁三角。又安排魏延招蛮兵二十营,训练后,取一半。

    留足马匹,着其将不足的造表报车宁调配,公子带着最好的八千人马和杨茂彦带来的三千人马,加自己带的本部人马,回到巴陵,已是187年端午了。

    吴颖来报,桓帝建和元年(147),月支国(今新疆伊犁地区及迤西一带)沙门支娄迦谶至洛阳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