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观溪一梦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破宛城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破宛城(1/2)

                      赵弘见唐-军势力太大,自己并无破敌之策,只好问计于众将,可是一个说要打,一个说要守,自己也全无主意,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他愁眉不展,无可奈何之时,一黑脸黄须、腰长腿短、两眼如电的个精壮汉子站了出来。

    施礼道“部下黄邵有话要禀神上使,若是我们将城门封死,此城人多粮少,敌人久围之下,我们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这可是万万不行之策。”

    身着长袍,貌若书生的何曼也站出来说道“将粮食转进内城,选精壮之兵三万,外城以死相争,若是守不住,入内城以御唐-军,若是内外皆守不住,到时突围,遁入山中,尚能藏身,若是上天佑吾,能大破唐-军,也能保持精壮之力量。”

    赵弘低头叹道“他若是强攻,我军势众敌军式微,虽然战斗力我们不如他,但好汉难敌四手,众将也不必悲观,天无绝人之路也。”

    于是按何曼之言,慢慢布置,先是选军士,再来运粮,以便于稳定军心。

    公子并不急着取城,着众将士发动心理战术,站在城外大叫“降者不杀,还有田地分,有粮食分,不愿跟随者有路费发。”那黄巾军见无城可守,内心惶恐不可终日,夜不敢寐,不时有人出城来降。城楼上有将带着兵发箭以阻止逃兵,众人不得出。

    人哪有不想活命的?城内众人见精壮力量皆朝内城而去,粮食也运往内城,有些有见识的小头头便开始找出路了。

    这个时候的外城,经这些个小头头一通乱说,士气加上唐-军的心里攻势,士气已经降到冰点。

    唐王见有人想降却出不了城,便命人选箭法精良者千人,用脚蹬弩射杀城楼上的士兵,时想降之人中有胆大者,召集众人上城楼,杀人其守将。

    唐-军便安排将领兵员接应,外城之兵尽降,公子收八万之众。

    赵弘见外城发生哗变,只得带着龚都、韩忠、何仪、刘辟、黄邵、何曼坚守内城。

    内城小,粮更少,没有谁会想到外城不攻自破,原有计划被打破了,众人撤的突然,朝里面运了一些粮,但外城兵降,唐-军清城,便不敢大开内城门,粮草也就无从运进去更多了。

    唐王便兵出外城,兵上城墙,将内城团团围困,这边全开始整编降兵。

    围了半月有余,这内城哪容得下这万之众?便开始断粮。

    而公子只是修工事,根本不主动进攻,又在不远处蒸馍馍,香气随风飘散,让饥饿的黄巾军更是怨声载道。

    那赵弘见败局已定,便想着突围而去,却也不知道唐-军在哪方围守的兵弱,只得使人夜间来偷袭试探,可是众人出得内城来,外城内空不见人,四门皆被泥土封死。

    黄巾军一近城墙,便是箭雨纷飞。公子站城头上,叫道“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众起义军便来夺外城城墙,欲突围而去。

    两军相接之时,早有唐王的骑兵从工事中冲杀出来,城内遍地传开“放下武器,双手抱头蹲地者不杀的声音”。

    唐-军战了外城反围内城,那黄巾军从内城中出来,欲突围而去。

    公子带数员副将立城头,阿娇带数人以保护军师为由相伴,太史慈在城西,魏延在城东、张安在城南、马静带着黑子在城北,各带骑兵辗转冲杀,斩首数千余级,此时黄巾军的将士们早已失去斗志,士兵纷纷放下武器,

    赵弘死于马静弩下,龚都、韩忠夹战魏延,魏延一刀挑龚都于马前,韩忠策马想逃,被魏延一箭穿透后背,割其首还。

    何仪、刘辟、黄邵三人战张安,不及数合,皆被张安挑下马,被刀斧手活捉。

    何曼见太史慈,挺抢来战,被太史慈一枪架住,顺手一拉,便生擒了何曼。

    众将死的死,捉的捉,黄巾众人无主心骨,想逃的也没法出城,唐-军收了降兵降将,由张安清点人数,该收编的收编,该发路费的发路费。

    唐王升帐议事,大赞众将英雄了得,摆酒劳军更是不在话下,杨涪在功劳薄上重墨描绘,待还国之时再行因才封赏。

    一时之间,士气大增,人心向上。更有优雅后人作诗赞曰

    将军百万拥貔貅,十乘前驱到陇头。

    纵使燕然超积虏,海潮始信渡横流。

    费数日方清点完毕,共得十五万之众。杨茂彦进言道“主公,我们有原有三万之众,这里有十五万,沿途穿州越县,这如何瞒得住呢?”

    这可是个大问题,让公子头痛不已。

    恰有魏延至,进言道“为今之计,是不倒内城的黄巾军的旗号,布出一个未破城的样子来。着人一批批的以押粮民夫的名义,往三地送。”

    公子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地说“目前正是秋收未收,夏粮将完的时候,这一带上哪去征这么多粮食来?”

    马静也进言“此题无解,分散撤退,做六路,一路三万人退吧。”

    杨茂彦笑道“也只好如此,对外号称一万。到时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