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观溪一梦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灾人祸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灾人祸(1/2)

                      使者出,公子又与众女商量,好话讲尽,思想工作做了一箩筐。车宁心里明白,就算上书效用也不见得有多大,所以也就点头了。

    总算是统一了意见,作书言“有张角者,诳曜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宜切敕刺史、两千石,简别流民,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

    将表快马发与京都,让太尉杨赐签名主发,自己附议。

    太尉杨赐当上书说,张角欺骗百姓,虽受到免除罪责的赦令,仍不思悔改,反而逐渐蔓延扩张。

    现在,如果命州、郡进行镇压,恐怕会加重局势的混乱,促使其提前叛乱。

    应该命令刺史、郡守清查流民,将他们分别护送回本郡,以削弱张角党徒的力量,然后再诛杀那些首领。

    这样,不必劳师动众,就可以平息事态。

    可是公子没想到的是,在这关键的时候,杨赐却被免职了。

    而他的奏章遂留在皇宫,未能实行。

    接任者刘陶发现这封联名书信,重提杨赐的这项建议。

    刘陶进言说是,张角等人正在加紧策划阴谋,四方秘密传言说“张角等偷偷潜入京城洛阳,窥探朝廷的动静。”

    其在各地的党徒暗地里遥相呼应。

    州郡官员怕如实呈报会受到朝廷的处分,不愿上奏,只是私下相互间通知,不肯用公文的形式来通报。

    为此,建议陛下公开颁发诏书,悬重赏捉拿张角等人,以封侯作为奖赏。

    官员中若有胆怯回避者,与张角等人同罪论处。

    可灵帝对这件事很不在意,反而下诏让刘陶整理《春秋条例》。

    张角对部下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设置三十六方,这“方”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军”的意思。

    设三十六个军,大的有万余人,小的六七千,每个军都设立渠帅统领。

    他用白土在京城洛阳各官署及各州、郡官府的大门上都写上“甲子”二字。

    其计划是由大方马元义等先集结荆州、扬州的党徒数万人,按期会合,在邺城起事。

    马元义多次前往京城洛阳,以中常侍封、徐奉等人为内应,约定于次年的三月五日,京城内外同时发动。

    这事已挂在眉毛上了,可是灵帝竟然不信其言,更别说当回事了。

    事没办成,公子又致信太尉杨赐,说了些身小力微,无能为力,帮不上忙的话,小心赔尽。

    从此二人交好,杨赐也给公子引荐了许多有志青年。

    大唐国内也不见得好过,当年夏天,中原大旱,流民南下。而江南水灾,巴郡也遭大旱。

    公子一面在长沙全力救灾,救济流民,由于前几年有所准备,人员损失倒是没有几个,可粮食作物,减产得较多。

    还好,水灾是局部的,问题不大,俗话说得好焊灾灾一片,水灾一条线嘛。

    面对这一次灾情,长沙国上上下下均是全力抢救,开仓放粮自是不在话下。

    公子又在汉昌开办天岳技校,培养各种技术工人,特别是生产锄、耙、打谷机、风车、水车等农业用具的工匠,进行全面的培养。

    按公子要求,每一万人中至少要有一套能生产成品的技术班组。

    柳劭睿、黄忠在巴郡也全力救灾,动用军队,有河的地方用水车,没河的地方打井采地下水。

    还好,巴郡之地多处盆地之中地下水丰富,有惊无险。

    不出一年,两郡都报,每户都有马或牛。

    车宁说,不能再收了,没草场可以再加牛马了。

    到年底,柳劭睿来表,说是巴郡整体上丰收,各地来投的人源源不断,目前人满,已无地可分了。

    公子不信,命人暗中查之,还真是那么回事。

    公子问车宁,车宁也说,长沙情况也差不多,这年代,有粮就有兵,上战场丢性命都不在意,更别说让其劳作了。

    新到的我们无条件给粮,外面的人口,没饭吃的,第一个就想着投这里来。

    这下真的该公子头疼了,总不能明目张胆地去抢地来养人马吧?怎么办呢?

    阮远见公子愁眉不展,问其因,公子说清后,阮远道“我有一个办法,可化目前困境,不知可行不可行,你看看吧。”

    公子很无奈,只好依阮远之计行事,让皇帝推行好的农业政策,给天下百姓一口饱饭吃。

    遂向帝表“送水车样一个,并安排数人去教学。”帝收水车之样件,大为好奇,命人试之,封了去教学之人一个小官,将水车留在宫中做园林之用。

    小欧哥发回情报,公子听罢,无可奈何,长叹一声,又表“愿在成都平原和江南推广新种。”

    各郡皆以为是唐王要夺其地,联名拒之,并且还编了许多无中生有的罪名朝唐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