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吴俊泉传 > 第324章 朝堂风云

第324章 朝堂风云(3/4)

七上八下。

    他压下心中翻涌的异样情绪,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玩味:“都说说吧。对于西夏这‘指名道姓’的和亲之请,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话音刚落,早已按捺不住的兵部尚书高储偌便猛地踏出一步。他是个火爆脾气的老将,须发皆张,声如洪钟:“陛下!此事断不可应!想我天朝上国,岂有屈尊降贵,送男子入赘番邦之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那吴俊泉是何人?一介江湖布衣耳!依老臣之见,应立即派兵,不,让皇城司出动,将此子找出,就地正法,将其首级送往西夏!以示我大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看那西夏还敢不敢如此羞辱我朝!”他说得激动,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身旁的同僚脸上。

    他这番“物理消灭和亲对象”的惊世之论,让旁边几位文臣听得眼角直抽。

    另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礼部侍郎王大人,颤巍巍地出列,与高储偌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

    他慢条斯理地捋着胡须,一副精打细算的模样:“高尚书此言差矣,差矣啊!陛下,老臣以为,此事……未尝不是一桩‘划算’的买卖。”他刻意压低声音,“不过是一个江湖草民,若能以此一人,换取两国边境安宁,免去刀兵之祸,省下无数军费粮草,岂非一本万利?此乃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啊!况且,是他西夏公主招驸马,说起来,还是他西夏更没面子些……” 他掰着手指头,脸上甚至露出一丝“这波不亏”的精明笑容。

    “王侍郎!你……”高储偌气得胡子都快翘起来了,正要反驳,却被一个温和却带着一丝冷诘的声音打断。

    出言的是范纯仁,他继承了其父范仲淹的沉稳气度,但此刻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与其父“先天下之忧而忧”情怀不太相符的……狡黠?

    “高尚书稍安勿躁,王侍郎也请听范某一言。”

    范纯仁不紧不慢地向皇帝拱了拱手,“陛下,二位同僚所言,各有道理,但也各有弊端。高尚书之法刚猛有余,恐彻底激怒西夏,授人以柄;王侍郎之策虽显实惠,却难免落人口实,说我大宋畏战怯懦,有损国格。”

    他顿了顿,见皇帝目光投来,带着询问之意,便微微挺直腰板,说出了自己的“高见”:“臣以为,此事……或可虚与委蛇,将计就计。”

    “哦?如何将计就计?”赵煦挑眉,似乎来了点兴趣。

    范纯仁压低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绝妙计策:“陛下可先假意应允西夏所求,大张旗鼓,寻得那吴俊泉,风风光光将其‘送’往西夏和亲。”

    “待其抵达西夏国都,与那公主成婚,西夏上下麻痹大意,庆贺联姻成功之际——”

    他眼中精光一闪,“我大宋精锐之师便可悄然集结于边境,趁其不备,雷霆出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届时,既能重创西夏,又可对外宣称是西夏强索我大宋子民,破坏和亲,我朝乃被迫反击!岂不名正言顺,一举两得?”

    好一个“先送人,后打仗”的“妙计”!这简直是把“兵不厌诈”发挥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高储偌听得目瞪口呆,连主和的王侍郎都张大了嘴巴,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

    一时间,御书房内争论再起。高储偌坚持“杀了干净”,王侍郎认为“送了划算”,范纯仁主张“送了再打”,三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场面一度十分“热闹”,充满了某种与军国大事格格不入的滑稽感。

    赵帝默默听着底下三位重臣堪称“离谱”的献策,面上依旧平静无波。他们讨论的焦点,那个叫“吴俊泉”的人,在他们口中仿佛只是一个物件,一个符号。但赵煦知道他不是。他是山林温泉边那个惊艳的身影,是仙云姐姐心中念念不忘的人,是能让西夏不惜以国运相赌也要得到的人。

    杀了他?且不说能否轻易办到,那惊鸿一瞥的印象,以及仙云可能的心碎,让他本能地排斥这个选项。

    送了他?无论是真送还是假送,都显得大宋怯懦,而且……他内心深处,似乎也并不愿将此“人”就这样推出去。

    骗了他再打?计策虽“妙”,却有失帝国气度,更非他赵煦的行事风格。

    “够了。”年轻的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所有的争论戛然而止。

    三位大臣立刻屏息凝神,垂首听命。

    赵煦的目光缓缓扫过他们,最终落在一个空处,仿佛在穿透虚空,下达命令。

    “传朕旨意,”他声音清晰而沉稳,“八百里加急,召皇城司指挥使陶水仙,即刻返京见驾。”

    他没有直接下令如何处理吴俊泉,而是先召回了掌管皇城司、同时也是与吴俊泉有着密切关联的陶水仙。这个命令,让三位大臣更加摸不着头脑了。陛下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帝没有理会他们的疑惑,继续吩咐侍立一旁的贴身内侍:“着皇城司副使魏无敌先行动用京城力量,暗中查探吴俊泉之下落与动向。记住,是查探,勿要惊扰,更不可伤其分毫。一有消息,立刻密报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