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今天开始亲政 > 第183章:三让三辞吞吴地

第183章:三让三辞吞吴地(2/3)

仇的,怎么能这么做呢?要是这么做了,世人还道我炎国来这里,是为了吞并友邦呢!]

    他的这番话,当然做不得真。

    李仁让、洪解、孙承宗等人也心里如明镜似的。

    于是这三个人,纠集皇族残活、官场同僚、以及士民(在京的),上演了一场万民书的大戏码!

    清河北路的刘杰、高有功、黄良辅、刘清邦四人,刚做伪越的王爷一个月,又立马的见风使舵,向李靖投书,痛斥伪越,与伪越划清界限,表示愿意归顺炎国、效忠炎帝!为了表示忠心,还要把家属重新送回都城去!

    人心所向啊!

    所谓人心即天心。

    天道之所在,谁又敢逆呢?

    李靖勉为其难收下,代转炎国,奏请炎帝定夺。

    消灭了王匡部主力之后,李靖又命卫青、戚继光分兵两路,进发清南西路、清南东路。

    乱匪祸乱吴国时。这两路是重灾区。几乎全面陷落。

    乱匪主力北上,攻打吴都,在这两路的地盘上,也还有部分留守匪兵。

    李靖部千里奔袭吴都城时,从清南东路的地面上横穿而过,留守匪兵闭门不出,不敢阻拦。

    卫青、戚继光清剿乱匪,一路上去,乱匪要么望风而降,要么弃城逃跑,顺利至极!

    到十一月下旬,两路全面光复!

    只有小股残匪,一头扎进了浮云山、巫岭山脉中,一时清剿未尽。

    刘玄收到李靖转送来的文书,对于李仁让等人要归附的请求,予以了婉拒。

    ·好意心领了,吴地是你李家的江山,我怎么好侵占了?

    ·要是我侵占了,岂不和那些蛮夷、贼匪一样了?

    旨意送到李靖的手上,李靖转交李仁让。

    李仁让岂能就相信了这些鬼话?

    他是胆小怕事惜命,不敢为祖宗江山和炎国怼,但是,并不代表他傻。

    肚子里暗暗的腹诽炎帝卑鄙无耻不要脸明明是要吞我李家的江山,却搞得像我李家上赶着倒送似的!踏马的!

    但是,形势不如人啊!

    他现在虽然名义是吴国皇帝,住在皇宫里。可是,连宫里的侍卫,可都是炎军啊!

    他就是一个傀儡!一个木偶罢了!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李仁让又再复请,执意要归附炎国、让位炎帝!

    反省了李家治理江山,说是失德,所以导致了民变。

    李家已经没有资格坐江山了。

    又吹捧了炎帝,说炎帝为君,是上顺乎天意,下应乎民心的。

    执政失德是极其严重的事情。

    武王伐纣的时候,纣王是天子,权力天授。

    武王是诸侯,以诸侯征伐天子,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名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

    即便打赢了纣王,夺了其位,也是逆贼!

    所以,为了给这场征伐正名,使得来的天子之位坐的名正言顺,周发明出了德的概念。

    所谓“德”,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反应在律法上,便是“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以德配天”的提出,是夏邦政治文化的一个飞跃,在继承了君权天授的基础上,对“君权天授”又进行了发展,提高了人的地位。

    有德则有天命。

    无德则天命也就不在了。

    要求君主治理天下,要把德作为一个准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这就是所谓的[德治]。

    为了给“德”这个概念背书,又把三皇五帝什么的老祖宗拉出来,将他们吹捧成有德的典范,说他们就是主张德治的。

    这些老祖宗既然就是德治的典范,那么我推出德,就不算是不敬祖宗了。

    至于他们是不是搞德治的,那是数千上万年前的事情了,鬼知道呢!

    自从德治概念树立,千百年的传播发展下来,就成为了深入人心的价值观。

    失德这种事情,脑子正常的皇帝,就算做了,也不会承认。

    李仁让的这个复请送到刘玄的手上,刘玄又婉拒了。

    ·你丫的既然知道失德,就应该引以为鉴,好好的做个有德之君,怎么能甩锅不干呢?

    ·你放心,你做皇帝,我炎国是鼎力的支持你的。

    说的是极其好听!

    李仁让收到,吐槽不已。

    尼玛的,不要脸。

    我要是真的听信了你的,恐怕不要说支持我,明天就会死于非命呢!

    他心里是逼数满满的!

    这就是三让三辞的戏码嘛,古已有之!

    尧让舜,舜让禹。

    姬哙让子之,刘婴让王莽。

    想到王莽,那个家伙死于非命,死后人头还被人砍下来当酒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