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今天开始亲政 > 第173章:再购七大属下!

第173章:再购七大属下!(1/3)

    ……

    御前会议的内容,向京官通报,又发邸报,告知各地。

    百姓知道、听说了,又掀起一阵的议论。

    整顿军务,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军中也是问题重重。

    都说官僚。

    武官也是官啊,内里也是藏污纳垢。

    炎制本质上是屯田制。太祖打下了天下之后,用不到这些兵了,怎么办?

    裁兵?那他们就沦为失业人员了,会导致社会不安。动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没有收入,他们必会心生不满!

    这对皇权不利。

    所以,划田给他们,让他们转型,去耕种,做“屯田兵”,就成为了顶好的策略。

    屯田兵耕种,向他们收钱粮,再以这钱粮去供养常备兵。

    而常备兵,只需六万左右。

    因此,军队之中,主要的又分为屯田兵系统、和常备兵系统。

    常备兵系统,官僚的常规操作,是吃空饷。

    先前编练新军,从各地挑选兵员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现象,相当严重!

    京畿路,天子的眼皮子底下,都有两三成的空饷。

    地方空饷严重者六七成!

    除吃空饷之外,还有把兵卒充作“包身工”,压榨,赚钱的。

    屯田兵系统中,官僚将屯田实质私有化,不交钱粮,将之转移摊派到其他军户去,踢斗、大斗收等手段,也是常规操作。

    武官依仗权势,巧取豪夺,欺压百姓,导致军民离心离德,也是弊病之一。

    这些弊病,世人皆知。也是清流针砭时弊的对象之一。

    但是,在新军未练成之前,在手里没有握着一支绝对的忠诚于自己的力量之前,刘玄一直没有对此进行整训。采取的是睁只眼、闭只眼的策略。

    这些弊病,也是历代军队都会遇到的。

    但是,一般来说,皇帝对此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极少有去整训的。

    为什么?

    因为整训会动武官的利益,得罪了他们,他们要是造反怎么办?

    另一方面,军队不得民心,在皇帝眼里,也是好事呢。要是得民心,反而不好。他得民心,要是心存异心,发动百姓,起兵造反又怎么办?

    所以,与其去折腾,导致可能的造反乱象,不如随他们去吧。默认他们弄权谋利,他们的权力来源于我,要维持这既得利益,就要拥护我,只要忠于我、不造我的反就行了。

    这套逻辑虽然诡,但也自恰。

    整顿军务来说,没什么好说的,确实该整!

    再编年新军一万?

    这势必又要加征收了,百姓难免叹息、略有非议。

    但岭北情势在哪里,天下大乱,我炎国说不定也会受到波及,增强军力,也是必要的!

    再说,新军不比旧军!

    新军在京中口碑极好,因为素养极高,与旧军截然不同!

    有这样的新军,令人心安!

    令人非议的,是新政与宝钞。

    新政这计划,也太谨慎啦!

    这点儿的蛋糕,够谁吃啊!

    吐槽一片!

    [陛下太慎重啦,没有大气魄啊!]

    宝钞的非议更甚。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想当年,宝钞贬值一文不值啊!

    对于士民非议,朝廷也积极的做出回应、解释。

    新政的推行,主要是曹琳负责的。他表示,[新政总体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所以应该坚持推行;但是,批评新政的,有点说的是对的,新政会导致天翻地覆的大变,大变之后是什么样子,现在谁也不能百分百的说清楚,搞不好会出大乱子。所以,实践推行上,必需要谨小慎微、稳扎稳打。千万不可利令智昏、好大喜功的盲目冒进。]

    宝钞的推行,高洁为代表,[货币的本质是交易的工具。经济发展,贸易繁荣,势必需要更多的货币。而铜金银产量有限,难以供给使用,这就是产生钱荒的根源。因此,发行宝钞为货币,作为交易的工具,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朝廷的政策,是顺应时势、顺乎大道的(谁反对我,谁就是不明道理)!至于滥发宝钞的问题,以史为鉴,我们也是很清楚的,因此就像推行新政,也会采取谨慎的宝钞政策。]

    。。。

    整训军队,从京军开始。

    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确保对武装力量的绝对控制,刘玄又从系统中,购买将帅人才。

    他心里的计划当楚国义军涌入吴国,吴国内的平衡被打破,危机关头,必会调遣北部精锐来镇压。而这个时候,炎国将与齐国秘密媾和,瓜分吴国。借齐国之手,灭掉吴国。然后以为吴报仇之名,出兵吴国,占据地盘!至于与齐国的媾和密约,当然是翻脸不承认。

    神州十五路。

    炎国占其二,吴国占其四。

    刘玄想,每一路布置一个旅[两三个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