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从今天开始亲政 > 第172章:“吴国的国祚,也就这一二年了。”

第172章:“吴国的国祚,也就这一二年了。”(2/3)

早做准备深入整顿军务、再练新军一万、财政缺口,暂且由抄没的宗亲勋贵的金银支出。责令内阁、户部做出新的财税改革方案。

    同时,讨论通过了曹琳提出的全国范围内试推行新政的方案《论重粮并兴工商疏》。

    该奏疏,由曹琳草拟,又经与皇帝商榷修正之后,这才做出。

    本就是皇帝与曹党的共识。

    奏疏的主要精神

    第一是粮食生产,在高产粮代替谷物的过程中,总体要稳定,只能稳定中增长,不能减少;

    第二改革要在朝廷的宏观调控下有序进行。

    土地改变性质,从种植谷物转变到种植棉花、桑树、番薯等,要经过朝廷准许!

    具体办法是,朝廷发行[特许经营证],田主购买[特许经营权证]。

    特许经营权证,一亩一证。

    每证特许权的年限,最低三年,最高三十年。共四阶三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不同的特准种类、每证、每阶,作价不一。

    作价是经过一番演算的。

    譬如,种植棉花一亩的特许经营权证,作价三年期限的,05;十年期限的,15两;二十年期限的,3两;三十年期限的45两。

    这价格,相对于种棉亩产的价值(约48两,见第110章)是极低极低的,05两佃户家咬咬牙都能拿出来。

    原先就种棉花,而没有特许权证的,需要补办!

    这一数据,约有40万亩;占比总耕地面积约073;总产量约812万多斤;人均07斤多点;供给财政收入约64万两(原1/30标准下)。

    按照最低三年期限,也能增收20万两,年均666万两,相当于针对他们税率x2了。

    初步全面推行,制定的计划,依旧谨慎、保守,有个约6的增长率就可以了。

    先做做看,看看反应再说!

    新增种植棉花面积25万亩,朝廷根据各路人口耕地等因素,调控一番,把额度分配下去,地方再在郡县进行分配。平均一县只有约176亩。

    怎么分配?

    一分为二。

    一半上户,一半下户。

    想买的,报名、抓阄,一切看天命,获得参与购买权!

    之后,谁先买呢?

    仍旧一切看天命!

    抓阄选先后!

    每户上限十亩。

    谁先谁先得!

    名额极其有限!

    上户数量少,但是拥有一半的份额!

    下户数量大,却也只有一半的份额!

    这当然对上户更有利;但也照顾到了下户。

    这点亩数,对一般地主、小民自耕农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但是对于大官僚地主来说,动不动数万亩、数千亩耕地,这点儿的亩数,还不够他们一家吃的呢!

    由此,也可见全面推行的谨慎。

    不仅刘玄对此谨慎无比。

    曹琳被新政绑架了,虽只其中有暴利,但也胆颤心惊,生怕出问题。因为一旦出问题,暴雷,责任就在他身上了,就是他背锅了!

    一旦背锅问责问罪,权力失却,有再多的土地、钱银,又有什么用?

    权力,才是根本!

    圣眷,才是根本呀!

    所以,对于皇帝谨慎的态度,他不是反对,而是感受到了体恤,大松了口气。

    通过谨慎的推行,就算出问题,问题微小,足以应对。

    并且,在这过程中,也能摸索出一套模式出来。

    将来再扩大规模,也有了经验,可以“抄作业”,做到心中有数。

    最重要的是,这也不是一拍脑袋,大规模种植就可以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棉花生产只是一个环节。

    生产出来之后,还得进行加工,这涉及到了加工能力!

    一下子爆产,而加工端无力进行加工,就会产生[生产过剩]危机。

    即便生产端能力足够。

    生产出来之后呢?

    需要仓库堆放!

    需要运输!

    需要销售!

    仓储、运输、销售端能力没有与时俱进的跟上,也会爆出大雷来!

    整个产业链,是互相联系的,互相依存的!

    不能拍脑子,必需谨慎!

    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个问题,就在于这里。

    今年大蒜价格高,于是利令智昏,一拥而上,烧钱投资,投入生产,结果产量暴增,相对生产过剩了。

    不但导致价格暴跌、还因为产业链的下游无力消化这么多产量,只能烂地里了。

    投资的钱,全亏了。

    市场经济中的浪费,由此可见。

    哪怕棉花增产了6,这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需要生产端也提高相应的加工能力,抹平这个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