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辛苦,娘,我没事,你看我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嘛。”沈桃桃握住何氏的手,强忍着泪水,露出灿烂的笑容。
沈大山,春娘,沈小川,还有抱着建军的沈二嫂,都眼含热泪地看着沈桃桃。
沈父看着后面英武不凡的谢云景,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好,好,将军也辛苦了,快,都快进屋坐下说话。”
一家人簇拥着走进充满饭菜香气的大厅。
家宴开始,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充满了温馨和随意。
席间,众人最关心的自然是他们在琉球的经历。
“桃桃,快跟娘说说,琉球那边到底是个什么光景?听说那边热得很,吃食也和我们不一样?”何氏不停地给女儿夹菜,关切地问道。
沈二嫂也好奇地问“桃桃,琉球的公主漂亮吗?她真的像故事里说的那样,住在珍珠做的宫殿里吗?”
沈桃桃笑着,挑些有趣和惊险但不那么吓人的经历,娓娓道来。
她讲述了琉球独特的海岛风光,热情好客的百姓,还有那场盛大的王室典礼。
也轻描淡写地提到了海上的风暴和与倭寇的小规模冲突,刻意淡化了其中的生死危机,重点描述了如何智斗奸臣,最终帮助琉球王室平定内乱的经过。
她讲得生动有趣,时而引得春娘惊呼,时而让何氏抚胸后怕,时而又让沈父和沈大哥、二哥点头称赞。
谢云景在一旁沉默地吃着饭,偶尔补充几句关于海战和战术的细节,目光却始终温柔地落在沈桃桃身上。只有在家人面前,他才会流露出这般柔和的神情。
当听到他们最终未能找到“血龙涎”时,饭桌上的气氛短暂地凝滞了一下。
沈父叹了口气,宽慰道“此事急不得,机缘未到罢了。你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打通海路,结交强援,此乃军城百年大计。至于小七月的药,我们再慢慢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
沈夫人也连忙说“对对对,陆夫人医术高明,定能稳住小七月的病情。你们平安回来,比什么都重要!”
家人的理解和宽慰,如同暖流,滋润着沈桃桃和谢云景因目标未竟而有些失落的心。
饭后,女眷们移步内厅喝茶闲聊,沈桃桃被何氏和沈二嫂拉着,细细检查她有没有受伤,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新衣裳给她试穿,絮絮叨叨地说着这几个月军城里发生的趣事和变化。
沈桃桃享受着被浓浓的母爱和姑嫂情包围的温暖,身心彻底放松下来。
而谢云景则被沈父请到书房,详细汇报了他们负责的工厂的发展规划。
男人们的话题更加宏观和严肃,但其中蕴含的信任与倚重,同样让谢云景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支持。
直到夜深,谢云景送沈桃桃上楼。
沈桃桃晚饭吃撑了,赖着要谢云景背上去。谢云景笑着蹲下身,身体阿涛毫不客气地趴了上去。
她靠在谢云景的肩头,轻声道“云景,回家了,真好。”
谢云景揽着她的腿,低沉应道“嗯。回家了。下次,我们一定会带着血龙涎回来。”
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家的温暖,亲人的爱,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为了守护这份温暖,他们必将勇往直前。
军城大捷凯旋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散去,城主府内温馨的家宴余温犹存,一则突如其来的紧急通报,如同凛冬的寒风,瞬间吹散了所有的暖意。
“报!将军!城外有大队人马疾驰而来,打的是……是朝廷钦差的仪仗。”一名亲卫脚步匆匆地闯入议事厅,单膝跪地。
厅内,谢云景,沈桃桃,宋清远以及张寻,赵青等人正在商议整军及南下寻找“血龙涎”的后续计划。
闻听此报,所有人脸色都是一凝。
朝廷钦差在这个敏感的时刻,突然驾临北境军城,所谓何事?
谢云景剑眉微蹙,沉声问道“可知来者是何人?仪仗规模如何?”
亲卫答道“回将军,看旗号,是御前行走,兵部侍郎高文渊高大人。随行护卫约三百人,皆是禁军精锐,甲胄鲜明,气势……颇为肃杀。”
“高文渊?”宋清远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人是朝中有名的‘孤臣’,以刚正不阿,不结党营私著称,深得陛下信任。但他常年负责京畿防务,极少外出宣旨,此次突然前来北境……事出反常必有妖。”
沈桃桃的眸中掠过一丝担忧,看向谢云景“云景,朝廷此时派人来,会不会与我们在琉球之事有关?或是……朝中有人借题发挥?”
谢云景面色冷峻,他深知,军城地处北境,拥兵自重,虽忠心耿耿,但已是朝中一些权臣的眼中钉。
此次他未经朝廷明确旨意,便擅自调动水师远征海外,难免会授人以柄。更何况,军城内还藏着胡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