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宫内,暖意融融。戴佳氏与格兰珠在内室悉心照看着两位格格,欢声笑语不断;外间案前,董佳佳与兆佳氏却正忙得焦头烂额。原来董佳佳掌管着内库,太子大婚的各项用度、给太子妃的彩礼,以及太子妃入宫后寝殿的一应配置,都需经她一一过目核定。
她检查得很仔细,怕内库被内务府的大臣们中饱私囊了,毕竟她还得为胤佑和格格们抠下些家底和嫁妆呢,可不能全便宜了康熙的宝贝太子。偏偏她手头不止这一件差事,如今只恨不能一人分身八处,好在有聪慧干练的兆佳氏从旁协助,她才稍觉轻松了几分。只要熬过这段时日,太子大婚的后续事宜便与她无关了。
想到这,董佳佳端起手边的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润喉,目光落在仍埋头苦干的兆佳氏身上,心里忍不住泛起些嘀咕,康熙对太子当真是疼爱得紧。许是怕太子没了额娘,大婚时受半分苛待,竟下旨让后宫各主位都上阵,帮着僖嫔料理其婚事。
太子虽没了亲额娘,这人生大事上,倒有十数个“额娘”替他操心。只是她们这些庶母,终究当不得正经的额娘,忙到最后,未必能得太子一句真心感谢,想想实在有些憋屈。可皇命难违,便是惠妃,不也得老老实实替太子的婚事跑腿,半分不敢懈怠。
若不是她们都贪恋着这宫权,生怕稍一松劲,手中的权力便会旁落他人,谁又会这般为太子的婚事忙前忙后、劳心劳力?难不成是嫌自己操的心太少,想老得更快些?
这般连轴转地忙到二月底,直到彩礼悉数送出,董佳佳才总算得了喘息的功夫。恰在此时,她收到了茉雅琪那边传回的信件,上月十五,她平安诞下长子。
董佳佳读完信,心头也漾起一阵真切的欢喜。虽说她不认可重男轻女的陋俗,却也不得不承认,在有了长子傍身,茉雅琪如今才算在科尔沁真正站稳了脚跟。
转眼到了六月十日,太子大婚这日,前朝后宫处处浸在喜气里。这场盛典称得上普天同庆,宫里的甬道上往来不绝,人人都脚步匆匆地忙着手头差事,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忙乱的欢腾。
后宫里的喧闹持续了整整一日,锣鼓声、唱和声此起彼伏,织成一片喜庆的海洋。可董佳佳这些后宫妃嫔,却沾不上这热闹的边,只能守在各自寝宫里,摆上几样小菜,略备薄酒,算是私下里庆贺了。
翌日天刚亮,董佳佳便起身梳洗妥当。今日是太子妃首次向太后请安,她们这些位分高些的庶母也需到场,说白了,便是让这位太子妃认认她们这些为太子婚事劳心劳力的长辈。
寿康宫内,太后正与董佳佳说着吉雅的事。吉雅的预产期只剩几日,上次她来信说一切安好,淑慧长公主也照拂有加,只是自太皇太后薨逝后,长公主身子一直不大爽利,吉雅肩上便也压了些担子,若能一举得子,大清与巴林部的盟约自会更牢靠些。
见太后说起吉雅临盆在即,眉宇间仍萦绕着忧色,董佳佳忙柔声宽慰:“太后您有福气庇佑着,吉雅定能平安给您添个健康的曾孙。日后随皇上北巡时,这孩子可还要喊您‘乌库妈妈’呢。”
太后听了这话,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吉雅小时候甜甜喊“皇玛嬷”的模样,心头那点忧绪渐渐散去,唇边漾开一丝浅淡的笑意:“嗯,端妃你说得在理,吉雅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旁的人见太后与董佳佳聊得火热,各自眼底掠过些晦暗不明的光,却都没作声。不多时,殿外传来太监清亮的唱喏声,太子与太子妃这对新人,终于到了。
董佳佳与太后停了话头,各自整理了衣襟。太后端正了坐姿,董佳佳便随着惠妃等人一同起身相迎,唯有贵妃安坐不动,她早前已得康熙旨意,见了太子无需行礼,太子还需向她问安。
只见太子与瓜尔佳氏携手进殿,二人皆是一身正红吉服,脸上漾着笑意。太子妃通身气度端庄大气,身姿窈窕,一张圆脸衬着柔缓的眉,眼睛清澈如溪,笑时颊边露出浅浅酒窝,瞧着很是讨喜,一副现代婆婆心中最合意的儿媳模样。
待太子与太子妃站定,董佳佳等人连忙敛衽行礼:“见过太子,见过太子妃。”
太子妃微微退了半个身位避了一避,而太子并未即刻回应,先携着太子妃向太后行过礼,又转身给贵妃问了安,这才扬声道:“都起身吧。”
太子态度淡然,太子妃却在众人起身时,连忙微微福身还礼,声音温和有礼:“劳烦各位母妃这些时日费心操劳,儿臣在此先谢过各位母妃。”
董佳佳她们自然不敢受这份礼,纷纷微微侧开半步。董佳佳更是连忙开口:“太子妃客气,都是自家人,不必言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嘴上虽这般说,但她们心里却因太子妃这知礼的举动,悄然生出了一丝好感。心里都在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