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82章 藻色映归途

第582章 藻色映归途(2/2)

,河水呈浅橙色,岸边飘着翻着肚皮的死鱼,几个村民蹲在河边,脸上满是愁容。村民张婶看到他们,快步走过来,抹着眼泪说:“我们世世代代靠这条河吃饭,现在水变成这样,地里的麦子快渴死了,孩子们也不敢再去河边玩了。”

    萧凡立刻拿出便携检测仪器,采集了水样。检测结果出来后,他的脸色沉了下来:“水里除了重金属,还有邻苯二甲酸酯——一种化工塑料添加剂,常规的吸附剂根本没办法去除。”叶之澜在村里走访时,看到村民家的池塘里长着大片水葫芦,绿油油的,开着紫色的小花。她忽然想起之前在资料里看到过,水葫芦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张婶,您能帮我采些水葫芦吗?我想试试用它来净化水质。”

    张婶立刻召集村民,划着小船去池塘里采水葫芦。萧凡则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准备提取藻株多糖;叶之澜把采来的水葫芦清洗干净,切碎后放进榨汁机里,提取出绿色的汁液。两人尝试着将水葫芦汁液和藻株多糖按不同比例混合,一次次检测净化效果。连续两天两夜,他们只睡了四个小时,眼睛里布满血丝,可看到水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一点点下降,心里都充满了希望。

    可就在第三天早上,意外发生了。张婶的孙子小宝,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喝了一口未净化的河水,没过多久就开始呕吐、肚子疼。张婶抱着小宝,急得直哭:“都怪我没看好孩子,这可怎么办啊!”叶之澜看着脸色苍白的小宝,心里充满了自责,眼圈瞬间红了。萧凡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着急,我们加快速度,今天一定能调试出合格的净化剂。”

    两人重新投入实验,萧凡调整着水葫芦汁液和藻株多糖的配比,从1:1调到3:2,终于在傍晚时分,水样检测显示邻苯二甲酸酯含量降至安全标准。他们立刻带着净化剂去河边,搭建起多级净化池——第一级用水葫芦吸附大颗粒杂质,第二级加入复合净化剂分解毒素,第三级用活性炭过滤残留物质。当清澈的河水从净化池的出口流出时,村民们激动地欢呼起来,有人甚至舀起一捧水,当场喝了下去:“是以前的味道!咱们的河又干净了!”

    张婶抱着已经好转的小宝,拉着叶之澜和萧凡的手,不停地道谢。村民们还特意放起了鞭炮,鞭炮声在河边回荡,像是在庆祝河流的重生。当晚,村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饭,桌子上摆满了用净化后的河水做的菜,大家围着两人,说着感谢的话,气氛热闹又温馨。

    解决了长江支流的危机后,两人终于踏上了回北京的路。飞机上,叶之澜靠在萧凡的肩膀上,看着窗外的云层,轻声说:“这次回去,我们把东北的乌拉草除湿层、云南的竹编雨水收集器,还有长江的水葫芦净化剂样本,都放进博物馆吧,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技术是怎么帮到村民的。”萧凡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巧的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枚用透明树脂包裹着小株藻株的吊坠:“等博物馆的新展品布置好,我们就去北极。而且,这个吊坠,我想戴在你脖子上——每去一个地方,我们就加一株藻株进去,等挂满了,我们就结婚。”

    叶之澜接过吊坠,眼眶瞬间湿润了。她把吊坠戴在脖子上,冰凉的树脂贴着皮肤,却让她觉得格外温暖。“好,”她轻声说,“我们一起去北极,一起看着藻色漫过更多的地方,一起让每一条河、每一片海,都永远清澈。”

    回到北京后,两人第一时间去了藻株技术博物馆。他们把东北的乌拉草、云南的竹编雨水收集器、长江的水葫芦样本一一布置好,还在旁边配上了当地村民的照片和故事。开展那天,之前合作过的埃琳娜、卡玛、卢卡斯都通过视频连线送来祝福,屏幕里,卢卡斯举着自己种的藻株,兴奋地说:“之澜姐姐,萧叔叔,我种的藻株长得可好了,以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大家净化水!”

    叶之澜看着屏幕里的卢卡斯,又看了看身边的萧凡,心里满是幸福。博物馆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在灯光下泛着光,东北的羊毛毡、秘鲁的羊驼毛围巾、巴厘岛的海草吸附膜、长江的水葫芦样本……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藏着一段温暖的故事,都藏着她和萧凡并肩走过的足迹。

    就在这时,萧凡的手机收到了挪威环保组织的邮件,邮件里附带着北极圈的照片——冰川下的河流泛着浑浊的光,当地原住民正拿着水样,期盼着他们的到来。萧凡把邮件递给叶之澜,两人相视一笑。“准备好吧,”萧凡说,“我们的下一站,北极。”

    叶之澜摸着脖子上的藻株吊坠,看着博物馆里那些象征着希望的绿色展品,用力点了点头。她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们,可只要和萧凡并肩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而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藻色,也会像一条温暖的纽带,将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们连接在一起,共同守护着这个蓝色的星球。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