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这是因为基材太脆,而且手工压制的温度不均匀。咱们村里最常用的就是石板和柴火,要不试试用石板代替工业压制机?我之前在文献里看到过,高温石板能让基材更好地粘合。”
叶之澜眼睛一亮,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看她压青稞饼的场景:“对!我奶奶压青稞饼的时候,就用柴火加热石板,温度特别均匀。咱们可以找块平整的石板,试试不同温度下的压制效果。”萧凡则转身去仓库,抱出几卷不同比例的基材:“那咱们就做个实验,先测不同青稞秆粉比例的基材强度,再试石板压制的温度和时间,争取找到最适合村民用的方案。”
说干就干。叶之澜带着卓玛去村里找石板——最终选了块半米见方的青石板,表面光滑,导热性也好。萧凡和小叶则在实验室里按5%、10%、15%的比例,把青稞秆粉混入基材,做成大小相同的试片。
“先试100℃。”叶之澜用柴火加热石板,萧凡拿着温度计贴在石板上,等数值稳定在100℃时,小叶把10%青稞秆粉的试片放在石板上,再用另一块小石板压上去。30秒后拿下来,试片边缘已经牢牢粘在一起,用手扯了扯,也没裂开。“卓玛,你试试用这个温度压。”叶之澜把小石板递给卓玛,“像压青稞饼那样,稍微用点力就行。”
卓玛接过石板,小心翼翼地压在新的试片上,30秒后拿起来,试片的密封性和小叶压的一样好。“真的可以!”卓玛高兴地跳起来,“这样我在家就能帮阿妈做袋子了,手也不酸了。”
可刚高兴没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15%青稞秆粉的试片虽然更结实,却太硬,不容易折叠;5%的又太软,装多了还是会变形。三人坐在实验室的地上,围着不同比例的试片琢磨,扎西阿妈忽然说:“要不加点藻株多糖进去?之前做饲料添加剂的时候,多糖不是能让青稞粉更有韧性吗?”
“对啊!”小叶一拍大腿,立刻去取藻株多糖溶液,“咱们按10%青稞秆粉+5%藻株多糖的比例试试。”重新调配基材后,压出来的试片不仅结实,还带着点柔韧性,折叠的时候也不会裂。叶之澜装了袋添加剂进去,晃了晃,一点粉都没漏:“阿妈,您看!这次肯定没问题了。”
扎西阿妈接过袋子,翻来覆去地看,笑得眼睛都眯了:“太好了!这样咱们村民自己就能做袋子,不用再麻烦你们跑前跑后了。”卓玛也拿着试片,兴奋地说:“我明天就教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做,到时候咱们做很多很多袋子,分给其他牧区的人。”
就在这时,萧凡的手机响了,是穆萨发来的新视频。画面里,阿米正把萧凡他们寄去的杂交藻株样本倒进培养池,池边的玉米苗已经比之前高了不少,叶片也绿得发亮。“萧凡,叶之澜,小叶!”穆萨的声音带着笑意,“杂交藻株长得特别好,多糖含量也稳定在8.3%,玉米苗的肥力也跟上了,再过一个月就能收玉米了!”
屏幕里,阿米举着个玉米穗,对着镜头大声喊:“叶姐姐,萧哥哥,小叶姐姐,谢谢你们!等玉米熟了,我寄给你们尝尝!”
三人看着视频,心里都暖暖的。叶之澜转头看向窗外,实验室的玻璃上,薄霜已经化了,阳光洒在培养池里,杂交藻株泛着淡淡的绿光,像一片小小的海洋。“咱们的藻株,真的帮到他们了。”她轻声说,语气里满是骄傲。
萧凡点点头,伸手拿起桌上的包装袋试片:“接下来,咱们把包装袋的制作方法写成手册,再教村民们怎么批量生产。等杂交藻株在非洲推广开,咱们还可以试试培育更耐虫害的品种,让藻株能帮到更多人。”
小叶看着两人,笑着说:“那咱们可得抓紧时间,我还想等夏天的时候,和你们一起去非洲看看呢,看看咱们的藻株和玉米,长得有多好。”
实验室里的笑声轻轻飘了出去,和窗外的风声、远处牛羊的叫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藻株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小小的绿色生命,正带着希望,从嘎查村的草原,走向非洲的田野,也走向一个更遥远、更明亮的未来。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