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掏出手机,打开小说的后台,开始写更新章节:“林默(小说主角)盯着显微镜里的红色丝状体,指尖微微发抖。三个月来,他试过无数种方案,从调整温度到模拟重力,甚至差点放弃,可此刻,那些淡红色的藻丝,像在黑暗里亮起的灯,照亮了整个实验室……”
写了大概两百字,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读者的留言:“凡哥终于更新了!主角终于看到希望了,我就知道他能行!”
萧凡笑了笑,回复道:“再等等,后面还有更难的挑战。”
凌晨四点,萧凡叫醒叶之澜,两人一起测了第二次夜间数据。这次的数据比凌晨一点时更好,藻株的生长速率稳定,色素浓度也持续上升。
“看来我们的方案真的可行。”叶之澜揉着眼睛,声音里带着困意,却难掩兴奋,“明天做平行实验时,把温度波动的范围再缩小一点,看看能不能让数据更稳定。”
萧凡点点头,把数据记录好:“先睡两个小时吧,早上八点还要和陈教授开视频会,汇报这次的进展。”
两人在实验室的折叠床上挤着睡了两个小时,早上七点半,叶之澜先醒了,去洗手间洗了把脸,回来时手里拿着两袋牛奶和面包:“先吃点东西,视频会要开始了。”
八点整,陈教授的视频电话准时打过来。屏幕里,陈教授看到数据表格时,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啊!萧凡,之澜,你们终于把这一步突破了!”
“陈教授,我们明天打算做三组平行实验,确认数据稳定性,然后整理会议报告。”萧凡说,“不过现在的培养周期还是太长,要十四天,而且转化效率也不够,离工业化生产还有差距。”
陈教授点点头:“别急,一步一步来。这次的进展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会议上能拿出这样的数据,足够吸引投资方的注意。对了,康启生物的李总监我认识,到时候我帮你们引荐一下,你们好好准备汇报。”
挂了视频电话,叶之澜立刻开始整理会议报告的框架,萧凡则去准备平行实验的培养基。培养室里又恢复了忙碌,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培养皿上,淡红色的丝状体在光线下,像有了生命。
“萧凡,你看这个参数!”叶之澜突然喊了一声,手里的鼠标指着电脑屏幕,“我们之前算错了氮源的转化率,实际转化率比我们想的高5%,这意味着后续的转化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萧凡赶紧凑过去,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确实,之前计算时忽略了藻株的呼吸消耗,导致转化率算低了。“太好了!”他忍不住拍手,“这样一来,我们在会议上就能提出更高的预期目标,更有说服力。”
两人一上午都在忙碌,直到中午,才终于把平行实验的培养基准备好,接种上藻株,放进恒温箱。叶之澜靠在椅子上,长长舒了口气:“终于告一段落了,现在就等明天的数据了。”
萧凡点点头,拿出手机,又写了一段小说:“林默把新接种的藻株放进培养箱,转头看向搭档苏晴(小说女主),她正靠在椅子上休息,阳光落在她的头发上,像撒了层金粉。‘接下来,就等数据了。’苏晴说。林默嗯了一声,心里却比之前更有底气——他知道,只要他们一起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叶之澜凑过来看了一眼,笑着说:“你这是把我们的经历写进小说里了啊?不过写得还挺真实的。”
萧凡笑了笑:“本来就是以我们为原型写的,当然真实。等我们的研究成功了,说不定还能把小说改成剧本,让更多人知道红海素。”
“那我可要当女主角。”叶之澜开玩笑说,眼里却闪着认真的光。
下午,两人又测了一次平行实验的初始数据,确认接种成功后,才终于有时间休息。萧凡提议去楼下的公园走走,叶之澜欣然同意。
公园里很安静,有老人在散步,孩子在玩耍。两人沿着湖边慢慢走,风吹得人很舒服。
“你说,我们这次能成功吗?”叶之澜突然问,声音很轻。
萧凡看着湖面的波光,想了想说:“我不知道最终能不能成功,但至少我们现在走在正确的路上。就算这次会议没找到投资方,我们也能继续做实验,总有一天能解决所有难题。”
叶之澜点点头,伸手挽住萧凡的胳膊:“嗯,有你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夕阳西下时,两人回到实验室。萧凡打开恒温箱,看了一眼“红海素-081”号培养皿——丝状体已经长得很茂盛了,淡红色蔓延开来,像在凝胶里开了一朵花。叶之澜则坐在电脑前,继续完善会议报告,把最新的转化率数据加了进去。
“今晚不用熬夜了,明天早上再测数据就行。”萧凡说,看着叶之澜眼底的黑眼圈,“你早点回去休息,我在这里再待一会儿,看看培养环境。”
叶之澜摇摇头:“我陪你一起,反正回去也睡不着,不如在这里整理报告。”
萧凡没再劝她,只是把桌上的台灯调亮了些,让她能看得更清楚。培养室里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