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上有一个微弱的杂峰:“这个杂峰是什么?之前怎么没注意到?”叶萧凑过来,放大图谱,脸色慢慢变了:“是多糖的同分异构体,它和活性多糖的结构相似,却没有医用活性,还会占据提取位点,导致得率上不去。”
他们开始筛选分离树脂,试图去除同分异构体。试了十几种树脂,终于找到一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能特异性吸附同分异构体。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树脂的吸附效率太低,处理一批样品需要六个小时,根本赶不上月底的 deadline。
第七重难题,像一块巨石,挡住了最后的路。
叶萧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对着树脂柱发呆。苏晚端着晚饭进来,看见他手里拿着一根玻璃管,正在往里面填树脂:“你在干嘛?”
“我想把树脂做成微球,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吸附效率。”叶萧的声音有些沙哑,“之前学过微球制备技术,或许能行。”
两人熬了两个通宵,终于做出了树脂微球。当第一批处理后的样品送入检测仪器时,实验室里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心跳。屏幕上的数字跳出来的瞬间,苏晚捂住了嘴,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掉——得率18.2%,活性92%,完全达到了医用标准。
叶萧抱住她,声音里带着哽咽:“我们做到了。”
窗外的夜色渐深,培养罐里的藻液泛着柔和的绿光,像撒在水里的星星。苏晚靠在叶萧怀里,看着实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数据,突然觉得,那些熬过夜的凌晨、掉过的眼泪、一次次的失败,都成了藻光里最亮的星光。
“项目还没结束呢。”苏晚擦干眼泪,笑着说,“接下来要做中试,还要跟药厂对接生产工艺。”
叶萧点头,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吻:“没关系,不管还有多少难题,我们一起扛。”
实验台的灯光下,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落在摊开的实验记录本上,像是为这段未完的研究旅程,写下了最温暖的注脚。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