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松树下,萧凡快速组装好监测站,这次他特意调低了设备启动时的声音,还在监测站周围铺上了一层枯叶,让它更好地融入环境。启动设备后,屏幕上很快显示数据传输正常,同时,监测站自带的红外摄像头也开始工作,实时传回周围的画面——屏幕上清晰地拍到了远处的草丛,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
“太好了,这样咱们就能在基地实时观察母虎和幼崽的动向,还不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叶知澜看着屏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陈雨也凑过来看:“你看,监测站还能检测到空气中的PM2.5浓度和有害气体含量,这些数据对评估雨林的空气质量也很有帮助。”
林晓趴在萧凡身边,看着红外摄像头传回的画面,小声说:“要是能拍到小老虎就好啦,我还想看看它们现在长多大了。”萧凡摸了摸她的头:“会拍到的,它们经常在这附近活动,说不定晚上就能拍到它们来小溪边喝水。”
布设完两个监测站,已是中午时分,四人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吃午饭。叶知澜打开保温桶,里面有红烧肉、炒青菜,还有林晓妈妈做的鸡蛋饼。林晓特意把最大的一块鸡蛋饼递给萧凡:“萧哥哥,你辛苦了,多吃点。”
萧凡接过鸡蛋饼,心里暖暖的:“谢谢晓晓,你也多吃点,下午咱们还要去检查之前的红外相机,看看有没有拍到新的动物。”
吃过午饭,四人继续巡护。他们沿着之前的红外相机布设路线,逐个检查相机的工作状态,回收存储卡。在一棵老樟树下,萧凡取下红外相机的存储卡,插进平板电脑里——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最近的拍摄画面:有母虎带着幼崽在树下打盹,有斑头雁在小溪边嬉戏,还有几只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甚至还拍到了一只罕见的白鹇,拖着长长的尾羽在林间漫步。
“哇,是白鹇!”林晓兴奋地指着屏幕,“我只在图画书上见过,没想到真的能在雨林里看到!”陈雨也很惊讶:“白鹇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能在咱们这里拍到,说明雨林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萧凡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心里满是感慨:“这些年咱们的努力没白费,不仅华南虎的种群数量在增加,其他珍稀动物也越来越多了。以后有了新的监测站,咱们能收集到更多的生态数据,为雨林的保护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叶知澜点点头,目光坚定:“是啊,保护雨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咱们一代又一代地坚持下去。现在有了科技的助力,有了像陈雨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还有晓晓这样的孩子热爱雨林,我相信咱们的雨林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时,四人终于回到了基地。萧凡立刻把监测站传回的数据整理好,发送给省林科院,同时把红外相机拍到的白鹇画面分享到基地的工作群里,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叶知澜则忙着准备晚上的“雨林小课堂”,她要给孩子们讲讲新监测站的工作原理,还有今天拍到的白鹇。
晚上,科普站里灯火通明,孩子们围坐在萧凡和叶知澜身边,听得津津有味。萧凡用投影仪展示着监测站传回的实时数据和红外相机拍到的动物画面,叶知澜则在一旁讲解:“大家看,这个监测站就像雨林的‘健康管家’,能告诉我们雨林的温度、湿度、土壤养分怎么样,还能帮我们观察动物的生活。咱们今天拍到的白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能在这里生活,说明咱们的雨林很健康。”
林晓举手站起来,大声说:“我今天跟萧哥哥、叶姐姐还有陈雨姐姐一起去布设监测站了,还看到了母虎的爪印!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保护雨林,保护里面的动物!”
孩子们纷纷鼓掌,有的说要当“雨林小卫士”,有的说要好好学习,研发更多保护雨林的科技设备。萧凡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心里满是欣慰——这些孩子,就是雨林未来的希望。
陈雨也在一旁补充:“大家要是在雨林里遇到受伤的动物,一定要及时告诉我们,不要自己擅自处理。同时,也要记住,不要随意采摘雨林里的植物,它们都是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雨林小课堂”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林晓临走前还拉着萧凡的手:“萧哥哥,明天我还能跟你们一起去巡护吗?我想看看监测站有没有拍到小老虎。”
萧凡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明天咱们一起去。”
回到宿舍,萧凡打开电脑,看着监测站实时传回的数据曲线,叶知澜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递给她:“别太累了,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去巡护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萧凡接过热牛奶,握住叶知澜的手:“你看,这些数据多漂亮,温度和湿度都很稳定,土壤养分也在缓慢提升,说明咱们的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果了。”
叶知澜靠在他的肩上,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是啊,真为你高兴,你的科技成果能为雨林保护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努力,让这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