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凡立刻游过去,抓住莉娜的救生衣,把她往小艇方向推。林夏也跳进海里,扶住另一个志愿者。四人好不容易都爬上小艇时,每个人都浑身湿透,嘴唇冻得发紫。莉娜抱着怀里的塑料盒,盒子里的珊瑚断枝还完好无损,她看着萧凡,声音带着哭腔:“这些断枝……要是丢了,又少了些希望。”
萧凡拍了拍她的肩膀,没说话,只是让队员加快速度往科考船驶去。此时的科考船已经收起了小艇,甲板上的设备都被固定好,露西站在船边,看到他们回来,立刻让人放下救生梯。
回到船舱,大家换下湿透的潜水服,喝着热姜茶,才慢慢缓过来。莉娜的爷爷老汤姆也赶了过来,看到孙女没事,才松了口气:“我就说让你们早点回来,你们偏要送最后一批断枝,还好萧队他们救了你们。”莉娜低下头,小声说:“我就是想多救几株珊瑚……”
萧凡看着她手里的塑料盒,对露西说:“这些断枝还很新鲜,明天天气好转后,我们把它们种到二号苗圃里,肯定能活。”露西点点头,拿出监测仪的数据:“刚才我看了一号苗圃的实时数据,支架很稳固,幼苗没有受损,只是水流变急,共生藻的活性稍微降了点,等天气稳定了,我们再补充些藻种。”
夜里,强对流天气如期而至。科考船在浪里剧烈摇晃,船舱里的东西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萧凡躺在床上,根本睡不着,每隔半小时就起来去实验室查看珊瑚样本。培养缸里的珊瑚虽然依旧泛着白,但小丑鱼还在钻来钻去,至少没有出现更糟的情况。
天快亮时,风浪终于小了些。萧凡顶着黑眼圈走上甲板,海面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颜色比之前深了些,远处的橙色浮标还在漂浮着。“萧队,气象站说天气转晴了,接下来三天都是好天气!”队员兴奋地喊。
萧凡立刻召集大家:“分成三组,一组去检查三个苗圃的支架和幼苗,一组补充培育缸里的共生藻,一组和志愿者一起处理昨天的珊瑚断枝,争取今天把所有断枝都种下去。”
再次潜入海底,一号苗圃的支架果然稳固如初,只是有些珊瑚幼苗被水流冲得歪了方向,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扶正。二号苗圃的情况更好,没有支架倾斜,幼苗上的共生藻还泛着淡淡的绿色。最让人惊喜的是三号苗圃,有几株鹿角珊瑚幼苗竟然长出了 tiny 的新息肉,在水里轻轻颤动。
“快看!新息肉!”露西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共生藻已经开始正常工作了,这些幼苗肯定能活下来!”
萧凡看着那几株幼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拿出水下相机,拍下新长出的息肉,想着等回去后,一定要把照片发给老汤姆和莉娜,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中午时分,志愿者们又划着独木舟赶来,这次他们不仅带来了工具,还带来了当地村民做的烤鱼和水果。“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感谢你们这么辛苦地保护珊瑚。”莉娜把烤鱼递给萧凡,“我爷爷说,等珊瑚礁恢复了,他要带你们去最好的捕鱼点,让你们看看以前的大堡礁有多热闹。”
萧凡接过烤鱼,心里暖暖的。他看着甲板上忙碌的人们,有科考队员,有志愿者,有渔民,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却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着。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海底的珊瑚苗圃在水流中若隐若现,像是蓝海的心跳,正在慢慢恢复活力。
下午,所有的珊瑚断枝都被种到了苗圃里。萧凡和露西站在甲板上,看着潜水员们在海底忙碌的身影,露西忽然说:“等这些珊瑚长大,我们就在这里立一块更大的共生晶碑,上面刻上所有人的名字,让后来的人知道,曾经有这么多人守护过这片蓝海。”
萧凡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大堡礁海域。他知道,保护珊瑚礁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们,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总有一天,这片蓝海会重新铺满五彩的珊瑚,会有成群的鱼儿在这里游弋,会有更多的人来这里,倾听珊瑚的密语。
夕阳西下时,“探索号”的甲板上响起了笑声。莉娜和志愿者们在唱歌,队员们在整理设备,老汤姆在给大家讲二十年前大堡礁的故事。萧凡坐在栏杆旁,手里拿着莉娜送的贝壳手链,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珊瑚化石。海风拂过脸颊,带着海水的清香,他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第二天清晨,“探索号”准备驶离大堡礁海域。莉娜和老汤姆划着独木舟来送行,莉娜手里拿着一张画,上面画着五彩的珊瑚礁和成群的鱼儿,旁边写着:“等你们回来,看珊瑚开花。”
萧凡接过画,郑重地放进背包里。他站在甲板上,挥手向莉娜和老汤姆告别,直到他们的身影变成远处的一个小点。林夏走到他身边,递来一杯热可可:“下一站,黄土高原。”
萧凡接过热可可,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他翻开陈教授发来的资料,照片上的黄土高原虽然沟壑纵横,但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