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输水管道,每一米都亲自检查接口,确保不会漏水;晚上,他守在检测仪旁,盯着储水根的水位和土壤湿度数据,一有异常就立刻调整。到了第五天,当梅森打开输水阀,看着清水顺着管道流进储水根时,萧凡终于松了口气——他看到面包王的裂缝里,那点嫩绿的芽又长高了些,叶片也舒展开来,泛着新鲜的绿色。
离开面包林的前一天,萧凡在面包王的树根旁埋下了第十三块“共生晶碑”。碑体正面刻着猴面包树和储水根的图案,背面的文字是他亲自写的:“红泉的水,是树干的血脉;荒原的风,是生命的勋章。”梅森送给萧凡一个用猴面包树果实雕刻的杯子,里面装着红泉的水:“这杯子能保存水分,就像你们留下的储水根,能一直守护面包林。”
“探索号”驶离红土荒原时,萧凡站在甲板上,望着那片逐渐远去的红色。林夏走到他身边,递给她一杯热咖啡:“下一站是非洲的‘稀树草原’,科考站的卡姆说那里的金合欢树因为草原大火,大片死亡,我们在火岩红泉用的防火技术,或许能帮到它们。”萧凡接过咖啡,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他翻开陈禾整理的金合欢树资料,目光落在照片上——成片的金合欢树只剩下烧焦的树干,只有零星几棵还保持着绿色。
航行途中,萧凡几乎每天都在修改防火晶坯的设计。他把在南极用的冰水晶粉末和在雨林用的水土衣黏液混合,又加入少量火苔提取物:“草原的火比火岩红泉的更猛,防火晶坯得有三层结构,外层防火,中层隔热,内层保水。”林夏看着他画的设计图,笑着说:“你这几天都没怎么睡,别太累了。”萧凡抬起头,眼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坚定:“金合欢树是草原动物的家,我们得快点过去,不能让它们再失去栖息地。”
夜晚,“探索号”在大西洋上航行,天空中挂着一轮满月。萧凡坐在甲板的栏杆旁,手里拿着梅森送的杯子,望着远处的星空。林夏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你说我们能守护好金合欢树吗?”萧凡转过头,看着她的眼睛,语气肯定:“能,就像在南极、雨林、苔原一样,我们一定能做到。”他顿了顿,又说:“爷爷当年说过,只要用心守护,自然就会给我们回应。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在兑现他的约定。”
萧凡低头看着手里的杯子,轻轻摩挲着上面的花纹——那是猴面包树的图案,和面包林里的面包王一模一样。他从口袋里拿出笔记本,在最新一页画了一棵金合欢树,旁边写着:“每一次风沙中的坚守,都是对生命的承诺;每一次跨越山海的前行,都是约定的延续。”他知道,只要自己不放弃,只要团队还在一起,这场与自然的共生之约,就会穿过稀树草原的风,去往每一个需要守护的地方。而下一站的稀树草原上,正有一场关于绿色的奇迹,在等待着他去开启。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