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414章 共生晶语

第414章 共生晶语(3/3)

植物形成了完美的共生关系。陈禾检测后发现,“雾林守护晶”周围的植物生长速度比其他地方快了50%,释放的氧气也增加了30%:“如果将‘雾林守护晶’推广到整个雨林,或许能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

    离开亚马逊雨林前,团队在“雾林泉眼”边埋下了第二块“共生晶碑”,碑体上刻着雨林的“雾蕨”和玄晶的图案,与东非的“共生晶碑”遥相呼应。卡洛斯送给林夏一袋“雾林泉”的泉水:“这泉水能保存十年,下次你们再来时,用它浇灌玄晶籽,晶须会生长得更快。”

    科考船“探索号”再次启航,这次的目的地是北极的“冰原泉眼”。林夏站在甲板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手里拿着爷爷的日记和那袋“雾林泉”的泉水。萧凡走到她身边,指着海图上的“冰原泉眼”说:“阿凯说北极的‘冰原泉眼’在永久冻土层下,那里的泉水常年不冻,周围长着能在极寒环境下存活的‘冰藻’,或许能和‘极冰守护晶’形成新的共生结构。”

    陈禾抱着刚整理好的实验数据册走来,册页上贴着北极的气候数据:“北极的最低温度能到-50℃,‘极冰守护晶’虽然能在低温下存活,但在这么低的温度下,晶须的生长速度会变慢,需要找到能促进晶须生长的物质。”老周从实验室探出头,手里举着块泛着淡蓝色的瓷坯:“我把‘雾林守护晶’的粉末混进了新瓷坯,还加了北极冰原的冰芯碎屑,你看——”他将瓷坯放在模拟北极低温的实验舱里,瓷坯表面竟长出了淡蓝色的晶纹,“这些晶纹能吸收北极的极光能量,为玄晶提供热量。”

    航行途中,林夏在爷爷的日记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爷爷站在北极的冰原上,手里拿着一块淡蓝色的晶体,晶体上刻着那个熟悉的符号——三个发光点缠绕着晶须。照片的背面写着:“冰原之晶,能守寒泉,极光为引,共生为魂。”林夏的眼眶泛红,她知道,爷爷的遗愿正在被他们一点点实现,而这场跨越海陆的脉晶探索之旅,也将在北极写下新的篇章。

    当“探索号”抵达北极的“冰原泉眼”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惊叹——一望无际的冰原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远处的冰川像巨大的蓝色水晶,“冰原泉眼”位于冰原中央的一处凹陷处,泉水冒着热气,在极寒的空气中凝结成白色的雾气,周围的“冰藻”叶片上泛着淡蓝色的光,像是无数颗细小的星星。

    萧凡团队立刻开始了实验,老周将“晶土”撒在泉眼周围的冰原上,很快,冰原中便长出了淡蓝色的晶须,晶须与“冰藻”的叶片缠绕在一起,形成了蓝白相间的“冰原共生网”;陈禾则将“雾林泉”的泉水加入泉水中,让玄晶的晶须具备了在极寒环境下快速生长的能力——晶须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冰膜,冰膜能隔绝低温,保护晶须不受伤害;林夏则跟着当地向导奥拉夫采集“冰藻”的样本,发现“冰藻”能吸收极光的能量,为玄晶提供营养。

    实验进行到第五天,团队培育出了“冰原守护晶”——晶须呈淡蓝色,能在-50℃的极寒环境下存活,还能吸收极光的能量,为周围的“冰藻”提供热量。陈禾检测后发现,“冰原守护晶”周围的“冰藻”生长速度比其他地方快了40%,释放的氧气也增加了25%:“如果将‘冰原守护晶’推广到整个北极,或许能减缓冰川融化的速度!”

    离开北极前,团队在“冰原泉眼”边埋下了第三块“共生晶碑”,碑体上刻着北极的“冰藻”和玄晶的图案,与东非、亚马逊雨林的“共生晶碑”共同构成了一张跨越海陆的“共生地图”。奥拉夫送给团队一块“冰原水晶”:“这水晶是‘冰原泉眼’的精华,能保存极光的能量,下次你们再来时,用它照射玄晶籽,晶须会生长得更茂盛。”

    科考船“探索号”驶离北极时,夕阳正将冰原染成金红色。萧凡站在甲板上,望着远方的冰川,手里拿着那块“冰原水晶”;林夏则翻开爷爷的日记,在最后一页写下:“从深海到浅海,从东非到亚马逊,从北极到南极,脉晶的共生故事,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的守护之约。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些‘守护晶’,去更多地方,让共生的智慧传遍世界,让自然的美好永远延续。”

    陈禾拿着笔记本走过来,上面写着“下一站:南极冰盖泉眼”;老周则在摆弄新的瓷坯,这次他混合了所有脉晶产地的提取物,准备制作一块“全球共生晶碑”。萧凡握紧林夏的手,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他知道,这场跨越海陆的脉晶探索之旅还没有结束,而他们与自然的共生之约,也将永远继续下去。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