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雪中:开局截胡剑九,徐凤年哭求我别薅 > 第260章 人道洪流育奇才,天生愿力之子

第260章 人道洪流育奇才,天生愿力之子(1/3)

    北方,钢铁的轰鸣声几乎要震碎云霄。

    陈凡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如同一头出笼的史前巨兽,用钢铁和蒸汽,在北莽的大地上疯狂肆虐,碾碎一切旧有的秩序。

    而在南方,金陵城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

    皇城之内,书房之中,徐凤年面前的奏折堆积如山,但他一份都看不进去。

    他的眉头紧紧锁着,独目之中满是挥之不去的烦躁。

    “人道长城”的计划,遇到了瓶颈。

    一个天大的瓶颈!

    他能感觉到,随着《人道书》的传扬,随着“人间殿”的运作,整个江南,乃至更广阔的土地上,一股股纯粹、温暖的人间愿力,正从无数凡人心中升腾而起。

    这股力量是如此的磅礴,如此的浩瀚!

    可问题是,它太散了!

    就像是夜晚的满天星辰,看着璀璨夺目,却无法汇聚成一轮能够照亮整个大地的皓月。

    又像是漫天飘洒的雨丝,能滋润万物,却无法拧成一股足以冲垮堤坝的洪流。

    这股力量,无法被调动,无法被凝聚,更无法形成一股足以对抗天外威胁的、实质性的“守护之力”。

    他试了无数种方法。

    从道门的聚灵阵法,到佛家的信仰金身,他甚至亲自坐镇金陵龙脉,试图以一己之力,去牵引这股浩瀚的愿力洪流。

    全都失败了!

    那股力量对他无比亲和,却又无比疏离。

    它们就在那里,你能看见,能感觉到,却抓不住,用不了。

    “到底缺了什么……”

    徐凤年一拳砸在桌案上,坚硬的梨花木桌面,应声出现一道道裂纹。

    他需要一个“核心”。

    一个能够承载、调动、甚至增幅这股庞大愿力的“阵眼”!

    可这东西,该去哪里找?

    就在他一筹莫展,几乎要被这股无力感逼疯的时候,一名“人间殿”的官员,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手里高举着一份加急密报。

    “陛……陛下!大事!您快看这个!”

    徐凤年不耐烦地接了过来,本以为又是什么张三李四舍己为人的事迹。

    可他只看了一眼,眼神就变了。

    报告并非来自什么名山大川、繁华州府,而是来自一个地图上都快找不到的偏远小山村——江家村。

    报告里写的东西,匪夷所си。

    村里有个男童,叫江阿草,约莫七八岁的年纪。

    这孩子,天生双目失明。

    但他却能“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报告上说,他能“看”到百里之内,谁家在笑,谁家在哭,谁心里憋着火,谁心里装着事。

    方圆百里的喜怒哀乐,都逃不过他那颗看不见的心。

    他只是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就能让几十里外哭闹不止的婴儿,瞬间安静下来。

    村东头的两兄弟为争家产打得头破血流,他只是远远地“望”了一眼,那两兄弟就莫名其妙地停了手,抱着对方痛哭流涕,和好如初。

    更离谱的是,他每天在田埂上走一圈,他们村里的庄稼,就比隔壁村的长势好上一大截,连虫子都少。

    报告的最后,那名人间殿的官员用颤抖的笔迹写道:

    “臣……臣不知该如何形容。此子……非人,非仙,非妖,非魔……他……他就像是这片土地,所有善良和希望的化身。他……他是一个人形的‘愿力放大器’,一个‘稳定器’!”

    “胡闹!”

    一名大学士看完,当即呵斥道:“简直是荒谬绝伦!不过是乡野愚夫的怪力乱神之说,也敢呈报天听!”

    “陛下,万不可信啊!此等妖言,必是有人想借此邀名!”

    徐凤年没有说话。

    他只是死死盯着报告上的那几个字。

    “愿力放大器”。

    “稳定器”。

    这两个词,狠狠戳中了他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

    他猛地站起身。

    “备马!朕要亲自去看看!”

    “陛下!万万不可啊!您乃万金之躯,怎可轻赴穷乡僻壤!”

    群臣哗然,跪倒一片。

    徐凤年却充耳不闻,独目之中,燃烧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光亮。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他苦苦寻找的那个“阵眼”,那个能够撬动整个人间伟力的支点,或许……真的出现了!

    ……

    江家村。

    当徐凤年一行人抵达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这个村子,太安静了。

    不是死气沉沉的安静,而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祥和与宁静。

    鸡犬相闻,炊烟袅袅。

    田间劳作的农夫,脸上带着满足的笑。

    屋檐下缝补衣裳的妇人,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