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崛起之路:战略成果的爆发与博弈升级
第五节 钢铁洪流:1946年5月的全方位碾压式发展
1946年5月1日,德国总积分结余4302.8万点,暮春的暖阳下,工业基地的蒸汽与战机尾迹交织成战略扩张的图腾。汉斯在统帅部会议上展开全球军事地图:\"这个月,我们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绝对的战略威慑!\"随着指令下达,德国在工业产能、军事部署、科技研发与情报战线上发起全面冲锋。
一、工业帝国的全球辐射
鲁尔区的工业联合体启动\"世界工厂2.0\"计划,本月投入100万积分用于跨国并购。通过收购比利时的有色金属矿、控股荷兰的造船企业,德国掌控了欧洲60%的稀有金属供应链和40%的民用船舶建造能力。新型合成橡胶工厂在波兰建成投产,月产量突破5000吨,彻底垄断欧洲橡胶市场。军工企业开启\"双轨生产\"模式,在保障军备的同时,向中东国家出口改良版火炮与装甲车,赚取75万积分外汇。工业领域同步推进智能化改造,积分兑换的继电器计算机实现生产数据毫秒级响应,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5%。
二、军事力量的饱和式增长
陆军完成24个装甲师、36个机械化步兵师的整编,组建首个数字化集团军群。新型\"虎王2\"重型坦克量产,其装备的128毫米L\/55火炮可在4000米外击穿任何现役装甲目标,配备的复合装甲使抗弹能力提升200%。本月共生产800辆\"虎王2\"与1200辆\"黑豹3\"中型坦克,装甲部队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空军实现代际跨越,\"凤凰4\"喷气式战斗机搭载冲压发动机首飞成功,最高时速突破1100公里,成为全球首款超音速战机。5月15日,德国空军举行\"鹰击长空\"演习,500架喷气战机组成的编队遮天蔽日,模拟对假想敌首都的饱和轰炸。与此同时,首批\"雷霆-2\"型防空导弹系统部署至边境,其拦截高度达20公里,可覆盖盟军战略轰炸机的巡航空域。
海军舰队完成现代化升级,\"海鹰\"号航母战斗群携同3艘\"俾斯麦2\"级巡洋舰、8艘U-xxI级潜艇,在大西洋进行跨洋作战演练。新型万吨级战列舰\"兴登堡\"号下水,其装备的8门406毫米主炮搭配自动装弹机,每分钟可发射12枚重达1.2吨的炮弹,火力密度超越二战时期的任何战舰。
三、科技领域的代际突破
\"瓦尔基里\"卫星计划进入组网阶段,本月发射2颗\"赫尔墨斯2号\"通讯卫星,与首颗卫星构成三角定位系统,实现全球90%区域的实时通讯覆盖。微型化技术达到极致,研发出的纳米级传感器可嵌入昆虫体内,用于执行隐蔽侦察任务。
在核能领域,\"雷神之锤\"计划迎来关键节点。德国科研团队成功制造出首枚钚弹核心,其裂变效率比铀弹提升3倍。同步推进的核聚变反应堆预研项目,通过积分引进的苏联托卡马克技术,实现了1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约束10秒的突破。基础工业研究所研发出第三代超导材料,应用于电磁轨道炮原型机后,使炮弹初速度达到4公里\/秒。本月科技研发投入90万积分。
四、情报网络的无孔不入
情报处本月投入50万积分,构建\"全球天眼\"监控体系。在北美,特工渗透进美国战略司令部地下基地,植入微型窃听器;在苏联,通过扶持中亚反苏势力,建立起覆盖西伯利亚铁路的情报链。更具突破性的是,德国研发出全球首款网络病毒\"莱茵河之雾\",可瘫痪盟军早期计算机系统。情报分析中心整合卫星、网络与人力情报,成功预测出美国即将在欧洲部署新型中程导弹的计划。
5月31日,德国以碾压式的发展速度震惊世界。从陆地的钢铁洪流到天空的超音速战机,从深海的隐形潜艇到太空的通讯卫星,再到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德国正以绝对的技术优势重塑全球军事平衡。这份用积分堆砌的战略成果,已然将德国推上了战后超级大国的宝座,一场改变世界秩序的风暴正在酝酿。
第二十六章 崛起之路:战略成果的爆发与博弈升级
第六节 雷霆万钧:1946年6月的霸权巩固与维度突破
1946年6月1日,德国总积分结余5146.34万点,初夏的热浪中,全国上下以近乎狂热的效率推进战略布局。汉斯在最高国防会议上敲击着全息投影中的全球局势图:\"这个月,我们要让德国的影响力穿透每一个维度!\"随着各领域计划进入深水区,德国在军事威慑、科技革命与地缘政治上展开立体攻势。
一、工业体系的星际级跃升
鲁尔区联合西门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