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 > 第191章 谁在替我说话?

第191章 谁在替我说话?(2/3)

    而我坐在办公室,看着监控屏上“智策咨询”服务器的访问日志——那条“清源行动”的指令发出后,已有多个媒体IP开始调取材料,但至今,没有一家真正发布。

    他们等的“爆点”,正在变成“哑弹”。

    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

    这场仗,我们还没赢。

    但我知道,有人已经开始怀疑——那把递到他们手里的刀,究竟沾的是谁的血?

    而更让我在意的是,那份举报材料里,那些激烈控诉的语句……是谁在替我说话?

    又,是谁在替他们,编造我的罪名?

    第191章 谁在替我说话?

    (续)

    我盯着电脑屏幕,那条录音已经播放完毕,却像一根刺扎在耳膜深处,久久不散。

    “X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位置。”

    这句话在我脑中反复回响。

    李维汉回来了?

    交接日……是权力的交接,还是罪责的转移?

    那个未曾露面的“周鸿涛”,他的助理为何突然倒戈?

    又为何只留下一段录音,不留痕迹?

    我不急着下结论。越是惊雷乍起,越要静听风声。

    第二天一早,我召集了联盟核心成员。

    会议室里,阳光斜照进来,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像一层薄雾下的轮廓。

    杨瑾——我们的心理专家,坐在角落,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黑幕材料”全文,眉头微蹙。

    “语言风格割裂得很明显。”她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穿透力,“前半部分充满愤怒与控诉,用词激烈,甚至有些歇斯底里,像是亲身经历者在呐喊;但后半部分的数据分析、逻辑推演,冷静得近乎冷酷,像是出自职业顾问的手笔。”

    她抬眼看向我:“这不像一个人写的。更像……有人把情绪嫁接给了理性。”

    谢明远立刻接话:“所以,有人提供了真实不满,但被‘加工’成了武器?”

    “不排除这个可能。”杨瑾点头,“写那些情绪化段落的人,或许真的对我们有质疑,甚至曾是成员。他不是想毁灭我们,而是希望我们改变——可他的声音,被人截取、扭曲,塞进了别人的阴谋里。”

    我沉默片刻,脑海中浮现出周涛那天在图书馆的眼神。

    他犹豫,他怀疑,但他最终选择了暂停。

    如果连一个外人都能察觉材料的异常,那内部呢?

    有没有人也在挣扎?

    在良知与恐惧之间徘徊?

    “那就给他们一个回来的路。”我说。

    众人抬头。

    “不问责,不追查,只倾听。”我缓缓站起身,“我们要发起‘回归对话’行动。所有曾经提出质疑、后来沉默或离开的成员,无论现在在哪,我们都发邀请——来聊聊。不是听我们辩解,而是让我们听他们说。哪怕只说一句,我们也接住。”

    许静有些担忧:“万一这是陷阱?有人借机潜入?”

    “那就让他们进来。”我笑了下,“真想看我们垮台的人,不会来听我们说话。会来的,都是还信一点‘可能’的人。”

    这一步,不是退让,是反制。

    他们用分裂制造混乱,我们就用对话重建信任。

    他们靠恐惧操控人心,我们就用坦诚撕开迷雾。

    三天后,在市文化中心举办的“民间力量与城市温度”公开论坛上,我站在讲台前,台下坐满了媒体、学者、社区代表,还有不少戴着联盟标识的志愿者。

    我没有否认争议。

    反而,我点开了视频。

    画面先是牛内部叛徒被捕的监控截图——那人是我亲手送进警局的财务副手;接着是伪造会议纪要的比对分析,红圈标出每一处PS痕迹;最后,是许静团队制作的资金流向动态图,从五百元助听器到十万培训款,一笔笔如河流般清晰流淌。

    “我们不是完美组织。”我对着全场说,“我们有人犯错,有人背叛,也有人误解我们。但每一次跌倒,我们都选择站起来,把伤口摊开给人看。”

    我停顿一秒,声音沉了下来。

    “如果‘清源行动’是要清除我们……那我只想问一句——谁才是这个城市真正该被清除的声音?是那些为老人修房顶的志愿者?是教盲人用手机的孩子?还是敢说真话、却被迫沉默的你们?”

    全场寂静。

    然后,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可就在我走下台时,工作人员递来一个没有标签的U盘。

    我回到办公室,关上门,插进电脑。

    只有一段录音。

    “我是周鸿涛的助理……X不是一个人,是一个位置。李维汉回来那天,就是交接日。”

    录音结束前,那一声轻叹,像从地底传来:

    “你们赢不了体制的。”

    我拔出U盘,握在掌心,冰冷的金属贴着皮肤。

    窗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