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已经知道答案。【公益资金,稳住阵脚】
雨还在下,我站在旧书坊外,手机屏幕的光映在湿冷的脸上。
谢明远那条消息像一根刺扎进心里——两百万,冻结了账户,技术升级卡在起点。
“林哥,现在怎么办?”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罕见的慌乱。
我深吸一口气,雨水顺着发梢滑进衣领,冰得人清醒。
不能乱。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阵脚。
我想到了杨瑾。
她不是商人,也不是政客,但她有一样最珍贵的东西——公信力。
拨通她的电话时,雨声几乎盖过一切。
但她听得很清楚,一个字都没打断。
“杨主席,我们需要一笔应急资金,不求长期,只求三天内到位。”我说,“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保护那些正在记录非遗的人。尤其是……肖潇然。”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她的声音响起,平静却如铁铸:“我明天一早召开基金会紧急会议,设立‘非遗文化安全基金’,首期拨款三百万,专项用于文化工作者的安保、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
我喉咙一紧,“可这不符合流程……”
“非常时期,没有标准流程。”她打断我,“火种源用国家名义施压,我们就用人民的名义反击。我会立刻联系陈行长,走绿色通道。他们冻结一个账户,我们开十个。”
我挂了电话,手指微微发抖。
不是因为冷,是因为——有人愿意和我一起赌。
不到两小时,杨瑾发来消息:资金已到账,账户由三方共管,首笔一百万已划拨至安保服务公司。
同时,她以基金会名义发布公开声明,详细说明基金用途,并附上首批受助名单。
“我们不是在对抗审查,”她在声明中写道,“我们是在守护即将消逝的文明火种。若这叫违法,那请法律先回答:谁来为文化的断代负责?”
舆论瞬间翻转。
社交媒体上,“非遗守护者”登上热搜,无数网友自发转发,有人捐款,有人留言:“我们不想再看到下一个‘苗绣失传’。”
火种源的舆论机器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政府协调,局势缓和】
第二天中午,王局来了电话。
“林致远,你这把火烧得不小。”他语气沉稳,却藏着一丝赞许,“周鸿涛在上级会议上拍了桌子,说你们擅自设立基金,挑战监管权威。”
我冷笑:“他们要的是彻底灭掉项目,不是监管。”
“我知道。”他顿了顿,“所以我提了个方案——‘文化安全联合审查机制’。由火种基金会、我们监管部门,再加上你们联盟,三方组成临时审查委员会,共同监督非遗数字化进程。”
我心头一震,“周鸿涛能同意?”
“他不同意。”王局声音低下来,“但他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现在全城都在关注肖潇然,关注非遗周。如果项目真被叫停,责任在他。”
下午三点,官方通报发布:非遗项目暂停令暂缓执行,成立临时审查委员会,为期三十天。
期间允许有限度推进数据采集与公众展示。
我站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窗前,看着外面渐渐放晴的天空,胸口像是被什么沉重却温暖的东西填满了。
我们活下来了,至少,赢得了时间。
非遗文化周开幕式当天,旧书坊外人山人海。
红毯铺开,非遗展台林立,孩子们在苗绣互动区画着蝶纹图案,笑声如铃。
后台,我远远望着人群中的肖潇然。
她穿着素色旗袍,正低头给一个小女孩讲解纹样含义,发丝被微风轻轻拂起,安静得像一幅画。
她安全了。
谢明远走过来,递给我一杯热咖啡,声音压得很低:“林哥,加密系统已经全面部署,图书馆、移动终端、甚至她的手机都上了双层防护。”
我点点头,正要说话——
他忽然靠近,在我耳边轻声道:“火种源的‘X-2’计划还未结束,他们可能还有后手。”
我笑容凝住。
抬眼望去,城市上空云层未散,阳光只透出一线。
我缓缓握紧手机,屏幕映出我冰冷的瞳孔。
“那就让他们来吧。”
“我不会再让他们伤害任何人。”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