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 > 第175章 真相未远,风暴将至

第175章 真相未远,风暴将至(2/3)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她笑了:“你这是要把一场演出,变成一场全民觉醒。”

    我挂了电话,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高楼林立的轮廓。

    母亲的线索刚刚浮现,火种源的反击尚未到来,而我,正在布一场更大的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就在我以为一切仍在掌控之中时,书桌上的手机再次震动。

    是一条新消息。

    没有署名,只有一张模糊的照片——一间昏暗的房间,角落里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背对着镜头,手里握着一枚褪色的红绳手链。

    那是我小时候给她编的。

    照片下方,写着一行小字:

    “你想见她,就得按我说的做。”

    我猛地站起身,心脏狂跳。

    真正的风暴,不是舆论,不是商战,不是权力博弈。

    而是——有人早就知道我会找到这里。

    而他们,一直在等我。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那行字——“她在等你。”

    风从半开的窗户灌进来,吹得桌角的文件沙沙作响,像某种低语,又像警告。

    我手指微微发颤,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体内有一股压抑已久的洪流在冲撞血脉。

    二十年的谜团,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如今终于被撕开一道裂缝。

    而那道裂缝背后,是更深的黑暗,还是久违的光?

    我强迫自己冷静,把手机反扣在桌上,仿佛这样就能隔绝那个看不见的对手。

    可那张模糊的照片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白发苍苍的背影,褪色的红绳手链,还有她枯瘦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绳结的动作……和记忆中一模一样。

    她曾笑着说:“这手链啊,比金的还贵,因为是儿子的心意。”

    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现在不是情绪泛滥的时候。

    他们敢发这张照片,说明他们想让我动,甚至……希望我乱。

    可我不能乱。

    我要以最稳的步子,踏进他们布下的局,然后,反过来撕碎它。

    我重新打开电脑,调出“逆火计划”的全部资料。

    舆论战、直播曝光、非遗复兴……这些原本只是对抗火种源的手段,如今却成了我撬动真相的支点。

    母亲的线索出现得太巧,但正因为“巧”,才说明它真实——他们怕了,怕我挖得太深,所以用这种方式试探我的反应。

    既然你们想玩,那我就把舞台搭得更大。

    第二天一早,我约见了杨公益基金会主席杨岚。

    她是个干练的女人,眼神锐利却带着温度。

    我把昨晚的发现没提,只讲了“逆火计划”下一步的构想:不再局限于曝光与对抗,而是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非遗保护机制。

    “我们不能只靠愤怒推动改变,”我说,“我们要让文化活下去,活在年轻人的手上,活在城市的血脉里。”

    她静静听着,手指轻点桌面,忽然笑了:“林致远,你已经不是那个在直播间里哭诉拆迁的外卖小哥了。”

    我没笑,只点头:“所以我需要更多支持。不只是资金,还有资源,影响力,甚至是……合法性。”

    她沉吟片刻,忽然道:“基金会决定追加五百万,作为非遗保护专项启动资金。”顿了顿,又补充,“而且,我认识陈金融机构的高管陈立峰,他对文化项目一向关注。我可以牵线。”

    我心头一震。

    金融资源的介入,意味着这个项目能脱离“民间自发”的脆弱形态,真正具备对抗资本的底气。

    “不止如此,”我缓缓道,“我想成立一个‘非遗文化联盟’——科技提供手段,文化提供内容,公益提供初心,金融提供血液。四者合一,才能真正对抗火种源那种庞然大物。”

    她眼神一亮:“你这是要造一艘船,不只是划一条小舟过河。”

    “是。”我直视她,“我要让所有想守护的人,都有地方站。”

    她没再说话,只伸出手:“我支持你。”

    从基金会出来,我又见了王政府官员。

    他在文化口多年,听我汇报后,沉默良久,才说:“要动火种源,光靠民间力量不够。”

    我点头:“所以需要政策支持,需要官方背书。”

    他看了我一眼:“我可以安排你和地方文化部门对接,甚至推动非遗项目入库。但记住——”他声音压低,“一旦上升到层面,就不再是简单的保护与开发之争了。”

    我明白他的意思。火种源背后,不只是李维汉,还有更深的影子。

    走出政府大楼时,天已渐暗。

    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

    回到办公室,我独自坐下,盯着孙志远传来的车牌信息——临川·青山镇·A7X913。

    就在这时,手机再次震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