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逆袭人生:外卖小哥的都市风云 > 第144章 暗流涌动,试探之间

第144章 暗流涌动,试探之间(1/2)

    清晨七点,手机震动着在床头响起。

    我眯着眼睛看了眼来电显示——是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号码。

    接通后,那边传来一个中气十足但语气模糊的声音:“林先生,早上好。关于‘共联体’的年度财务报表和人员名单,请尽快提交,我们会安排专人进行行政指导。”

    “行政指导?”我重复了一遍,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对方轻笑一声:“放心,我们是支持社会创新的,只是例行程序。”

    电话挂断后,我坐在床上发了好一会儿呆。

    窗外的城市还被晨雾笼罩着,楼下已经有早起的居民开始遛狗、买菜,一切看起来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可我知道,昨晚那条短信已经揭开了某种序幕。

    这所谓的“行政指导”,不过是体制第一次正式向“共联体”伸出手罢了。

    我不想成为谁的附庸,也不想让“共联体”变成某些人手中的棋子。

    我立刻拨通了冯叔的电话。

    “喂,老冯,他们来了。”我说得简短而直接。

    冯叔沉默了几秒,声音沉稳地回了一句:“我马上到。”

    上午十点,“共联体”总部的小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除了我和冯叔,还有胡教育专家、蒋志愿者领袖以及几位核心志愿者。

    空气中飘着咖啡的香气,但没人有心思享用。

    胡教授将一份厚实的文件放在桌上,封面上写着《非营利组织合规运营指南》。

    “林致远,你们现在的情况很特殊,社会关注度太高了,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他推了推眼镜,语气认真地说,“从法律角度讲,你们必须建立透明的账目系统,最好引入第三方审计,避免未来出现资金流向不清的问题。”

    我点点头,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对劲。

    合规是好事,但如果只是为了迎合监管,反而会削弱“共联体”的灵活性和社区自主性。

    “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志愿者监督委员会’。”我忽然开口,“由社区代表轮流参与管理,既保证公开透明,又能体现基层自治精神。”

    冯叔看着我笑了笑,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

    “你终于开始思考制度建设了。”他说,“不是光靠一腔热血做事。”

    中午十二点半,朱阿姨带着几个新加入的志愿者匆匆赶来,脸色有些难看。

    “小林啊,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她一边说一边把一沓打印纸递给我,“有个小区的物业打着‘共联体’的名义,在收取服务费,说是‘合作项目’。”

    我接过资料,扫了一眼,顿时脸色沉了下来。

    “这是冒名顶替!”我咬牙道。

    “我们得马上澄清,不能让他们坏了我们的名声。”蒋志愿者说。

    我立刻安排调查组介入,并亲自起草了一份声明:

    > “本组织从未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以‘共联体’名义收取费用,凡涉及收费行为均属诈骗。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欢迎群众举报。”

    发布完声明后,我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的街道。

    阳光照在树梢上,晃出一片金黄的影子。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他们不会轻易放手的。”冯叔在我身后低声说道。

    “我也不会。”我回头看他,眼神坚定。

    下午三点多,冯叔拍了拍我的肩膀:“准备好了吗?四点,市政府闭门会议。”

    我点头,拿起外套。

    “去吧,别怕他们。”冯叔说,“记住,你的力量从来不是来自体制的认可,而是你脚下这片土地的支持。”

    出门前,我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墙上挂着的那块牌子:“共联体”。

    那一刻,我仿佛又听见了自己在汇报会上说的话:

    > “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愿沉默而已。”

    风确实来了。

    但我已准备好迎风而上。下午四点,市政府大楼。

    我站在电梯里,盯着数字一层层跳动。

    冯叔站在我旁边,神情平静,仿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合。

    而我,一个外卖小哥出身的“社会创新者”,此刻却要面对一群真正的掌权者。

    门开了,迎面走来一名身穿灰色西装的工作人员,朝我们点了点头:“林先生、冯先生,请跟我来。”

    会议室不大,气氛却像凝固了一样。

    六张椅子围绕着长桌,已有三人在等我们。

    为首的是个中年男人,国字脸,目光锐利,一看就是那种习惯掌控节奏的人。

    “林致远。”他开门见山,“你们‘共联体’最近发展得很快,市里很关注。”

    我点头,没说话。

    “如果政府愿意拨款支持‘共联体’,你们是否愿意接受统一调度?”他语气轻松,像是闲聊,但每一个字都像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