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被忽略的孩子们,现在有了属于他们的角落。
夜幕降临,城市灯火渐次亮起。
我坐在家中书房里,打开电脑,登录了我的自媒体账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今晚,我想做一件事——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公益中来。
我在主页发布了新动态:
【林致远发起】#我的公益梦想 征集活动!
无论你是一个学生、上班族、创业者还是自由职业者,只要你有一个关于公益的创意,请告诉我!
优秀提案将有机会获得启动资金支持与专业孵化指导!
——让善意不再遥远,从一个想法开始。
发完这条动态后,我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
没过多久,手机就开始震动起来。
评论区像潮水般涌进来的留言让我几乎应接不暇。
有大学生提出“旧衣再生计划”,有人建议“乡村盲童语音图书馆”,还有人策划了“流浪动物互助社区”……
我一页页翻看,嘴角不知不觉扬了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希望啊。
可就在午夜前后,我无意间刷到几个陌生的社交账号页面。
它们的头像统一是爱心图案,昵称也整齐划一:微善挑战2.0、每日一善Plus、温暖打卡日历……
标题相似,内容雷同,甚至连文案风格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更奇怪的是,这些账号下已经有大量用户跟风打卡,上传所谓的“公益日常”。
我眯起眼,一条条点开查看。
不对劲。
太不对劲了。
照片模糊,场景重复,甚至有些人连衣服都没换就换了背景。
某些所谓“帮助孤寡老人”的帖子,居然用的是网上公开素材图。
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来。
这不只是模仿。
这是虚假打卡,是打着公益旗号收割流量的行为。
但我没有立刻揭穿。
我只是默默地截图保存。
风还没停。
风暴还在酝酿。
而我知道,这场仗,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得多。
hai